我与党的故事

江载芳:心底无私天地宽

发布时间:2021-05-14 浏览次数:
字号:

文/项春梅、滕庆

江载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在小儿内科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造诣, 在小儿呼吸和结核病专业成绩斐然。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元老,她创办了结核、呼吸、肾脏、小儿结缔组织病等专业,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品学兼优,秘密入党

江载芳教授1926年5月生于北京。父亲是北京大学的职员,对子女管教极严。在江教授的记忆中,少年时代几乎是在读书中渡过的。194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院。

在目睹了侵华日军的残暴和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无能后,青年时代的江载芳在心里悄悄埋下了革命的种子。1946年,刚刚20岁的她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她并不知道,同一年,北平私立儿童医院的实习医师、比她高三届的师姐胡亚美也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们两个有个共同的任务,就是暗中保护北京大学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北平私立儿童医院院长诸福棠教授,并说服他留在北京。江教授至今还记得,当年经常把党的宣传单悄悄塞进诸福棠教授家的门缝里。

1949年大学毕业分配时,江载芳作为年级的佼佼者原本可以留在北医系统,选择她喜欢的妇产科专业,但是她服从了组织的安排,来到北京儿童医院的前身——北平私立儿童医院。不久,医院就流传开“三老带三小”的佳话。“三老”指的是诸福棠、吴瑞萍、邓金鍌三位德高望重的老院长,而“三小”就是刚大学毕业不久的胡亚美、江载芳和李同。“三小”因为医学功底扎实,做事麻利,肯吃苦,深得“三老”器重。当时除了三位老院长的栽培,对江载芳帮助最大的要数胡亚美了。作为上级大夫,胡亚美从扎针抽血到临床诊疗,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江载芳,两人从此结下了亦师亦友、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厚情谊。

异国求学,报效祖国

1955年,江载芳以优异的成绩被国家选送到前苏联最好的医学院——莫斯科第一医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肺炎。后没过多久,因为当时我国小儿结核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国内急需这方面的医学人才,她又被转到前苏联医学科学院下设的结核病研究所专攻小儿结核病。

江载芳的研究课题是抗结核药物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结核病。用激素治疗小儿结核病,这在当时可谓是禁区,必须24小时监测血液和尿液中的激素水平。结研所在莫斯科的郊区,没有实验条件,江载芳只好带着样本每天往返好几趟赶到市区做实验。当时,江载芳的爱人也在莫斯科留学,两人一个在郊区,一个在市区,各自忙学业,聚少离多。据江教授回忆,留学4年,她只和爱人出去游玩过一次。

1959年,江载芳顺利通过严格的论文答辩,获医学副博士学位。学成归来后,她在北京儿童医院创立了小儿结核病专业,率先在国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结核病,极大地降低了小儿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她创立的应用侧脑室引流术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至今仍在全国推广。

荣辱不惊,勇攀高峰

江载芳大学一毕业,荣誉就接踵而来。1950年,北平私立儿童医院与北京市第二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共同成立共产党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就是江载芳。1951年,江载芳当选北京市劳动模范。同年,她和诸福棠院长一起被推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1954年,她的大幅照片被刊载在《中国青年》的封面。随后,她留学苏联。在别人眼中,她是命运的宠儿。但是,她也经历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1963年,她被派到北京通县结核病研究所工作。没过多久,文革开始了,她被列为“专政对象”,不仅不让她诊治患者,而且还让她干最脏最累的活——收集结核患者的痰液。她每天早晨推着一车装满痰罐的铁皮箱,挨个病房去收集几百个患者的痰液,回来后再捞出来做化验,最后把所有的痰罐洗干净消毒。日复一日,一干就是两年。如今,每当被问起曾经的荣誉和磨难时,江教授总是轻描淡写,她最关注的还是临床和科研工作。

1977年,江载芳又回到了北京儿童医院。1985年担任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所长。她对患儿非常有耐心,查体问病史相当仔细,即便是学生或者下级医生都查过了、问过了,她还要亲自再来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一次,一个5岁患儿被诊断为重症肺炎,江教授在查房过程中,对这个诊断结果表示怀疑。经过仔细查体,她发现患儿背部有一个不起眼的皮疹,她对周围的大夫们说:这个皮疹有可能是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表现。经过活检病理检查,果然证实了江教授的猜测。大家对江教授的明察秋毫佩服不已。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加上严谨的治学态度,几十年来,江教授率先诊断出Pickwickian综合征、高IgE综合征、高IgM血症、选择性IgM缺陷病、先天性中枢性通气不良综合征、小儿肺曲霉菌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合并机化性肺炎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许多危及小儿生命的少见病和疑难病,公开报道后,逐渐为全国的儿科医生所共识,挽救了无数患儿的生命。

江教授始终站在儿科医学的研究前沿,先后开展了小儿腺病毒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病因学的研究,带领研究生率先在儿童B族链球菌感染、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病原学、细菌耐药菌株和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将纤维支气管镜影像学技术应用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中。她在担任北京儿童医院大内科主任和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所长期间, 创办了呼吸、肾脏、小儿结缔组织病专业,成立了结缔组织病研究室、小儿纤维支气管镜研究室、微生物研究室、人类白细胞遗传研究室、小儿营养研究室和一个放免中心。她曾获北京市科委学术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编之一编写的《实用儿科学》第6版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图书奖。

慧眼识才,甘为人梯

1980年1月,江载芳教授作为改革开放后国家选派的第一批访问学者到美国进修。学习一结束,她就提前回国了,并推荐医院的其他同事到美国学习。在江教授的指导下,她的第1位硕士研究生杨永弘选择了细菌微生物研究方向,后来成功申报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十几项科研项目, 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江教授发现她的研究生刘玺诚的手很灵巧,就用课题经费购买了一套纤维支气管镜,指导他在国内率先开展纤维支气管镜影像技术。刘玺诚取得了成功,全国30多个省市都向他学习这项技术,在儿科界他被誉为“纤支镜之父”。

江教授独具慧眼,因材施教,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儿科医学人才。她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24名、博士研究生16名、博士后1名。她亲自联系并送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学习, 进修专业涉及呼吸、心血管、内分泌、感染、营养、结缔组织、新生儿、病理、放射、免疫、微生物、病毒、神经、免疫、遗传等十几个领域。目前,许多学生成为学科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

为了帮助年轻医生阅读国外医学文献,江教授从1973年开始在北京儿童医院开办业余英语学习班,每周二下午义务教英语,寒来暑往,整整坚持了20年。

江教授帮助40多人出国进修学习,却没给自己唯一的孩子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她的儿子在文革期间耽误了学业,后来勤奋自学英语,尽管在工作中表现良好,但还是吃了没学历的亏。每每想起这儿,江教授都会感到些许愧疚。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她把机会都让给了别人,唯独没有留给自己。

公慈勤和,留芳杏林

江载芳教授一生克己奉公,勤奋钻研,对患儿、对学生、对同事和蔼可亲。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北京儿童医院“公慈勤和”的院训精神。她为我国的儿科医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1988年她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她曾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一等模范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党员、首都优秀教师,全国和北京市“三八”红旗手、首都“五一”劳动奖章等。2000年在第10届亚洲儿科大会上,她荣获“亚洲突出贡献儿科医师”奖;2001年在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上,她被授予第1届道格拉玛奇奖;2006年她荣获中国医师学会“首届中国呼吸医师终生成就奖”;2013年荣获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1届中国儿科医师奖-终身成就奖。她曾担任第10届、11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儿科学会常务委员、执行委员、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主席、亚洲儿科学会常委等。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承载着一位党员专家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境界,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千载芳名留杏林。(原载于《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