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 新生态 新未来 ——护理部成功举办儿童外周静脉治疗可视化操作技术学术研讨会
静脉输液安全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内容之一,可视化技术在促进静脉治疗的安全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为推动临床可视化操作技术在儿童外周静脉治疗中的应用,2024年8月27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主办的“临床可视化操作AST技术在儿科外周静脉输液运用学术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儿科静疗专科护士参会。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春立主持了本次会议。
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迟巍为本次会议致辞,并进行了以《开拓、创新、引领》为主题的讲座,迟主任指出中等长度导管及临床可视化操作AST技术,为儿科外周静脉输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作为全国儿科静疗护理新技术应用的先锋,北京儿童医院一直致力于儿童静脉治疗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于2024年完成了全国首例最低年龄儿童Powerme中线导管置入,为此技术在儿童患者的应用开拓了道路。AST技术能够减少患儿的痛苦和恐惧,希望与会人员积极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推动此技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广泛应用。
北京儿童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成伟进行了《曲径幽深—儿童静脉血管解剖学》的学术演讲,他从血管的解剖到静脉的选择、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拔管困难案列等方面进行了分享。超声科“贾立群超声团队”成员王四维医生为大家分享了题为《可视化助力静疗发展—血管超声临床应用》的主旨演讲,他以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典型的血管B超影像,让大家对于可视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护理部副主任王春立分享了《新技术、新生态、新未来—儿童中线导管置入技术》,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实际的操作案例,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此项技术,精细地呈现了导管置入的流程,为大家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极高价值的实践参照。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护士长刘静、神经内科护士长任爱丽从知情同意、导管使用、维护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此项技术在感染内科、神经内科患儿的临床应用,并从多个维度对比了Mini中线导管在临床中应用的优势。
为了让参会嘉宾能更好地理解中线导管的置管流程,会议通过工作坊的形式进行了现场展示,嘉宾们分为四组进行了实操体验,同时就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在学术会结束后进入北京儿童医院的王春立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工作室、神经内科病房参观学习。
此次学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为儿科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中线导管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相信在儿科护理同仁的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技术将为更多的患儿带来福音,推动儿科静脉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