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医前沿 智汇童康 儿科学院学术研讨会暨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5-07-14 16:40:51 浏览次数:
7月4日,由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院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承办的“儿医前沿 智汇童康”学术研讨会召开,会议进行了同步直播。本次会议汇聚了儿科领域顶尖学者、临床专家及管理精英,围绕儿科医学前沿进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我国儿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吉训明教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赵成松,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儿科研究生副所长郝婵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院长丁瑛雪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熊晖教授、崔永华教授、毛华伟教授,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李哲副主任及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冰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在玲教授,《Pediatric Investigation》前总编辑照日格图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医院事务管理处王威威处长莅临参加会议。
倪鑫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充分肯定了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在培养优秀儿科人才方面的卓越贡献,同时强调了面对时代新需求,儿科学院需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通过“共谋发展、共享资源”推动儿科服务能力提升。
吉训明教授指出,儿科是首医的传统优势学科,未来需依托新院区与创新中心,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出代表“中国智慧”的儿科创新产品。吉训明教授特别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将赋能基层儿科诊疗,呼吁学界关注儿童健康领域的原创性突破。
随后,各位业内专家就儿童相关领域问题进行了精彩的专题汇报并参与“凝聚共识,画未来”圆桌会议。在倪鑫教授主持的圆桌讨论中,与会专家就儿科学院建设展开热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黄东生教授表示儿科学院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与探索;赵成松副院长提出需通过“学术与管理并重”推动学科有序发展;郝婵娟教授呼吁“打破壁垒,共享儿科资源”,打造北京儿科共同体;丁瑛雪教授指出,面对出生率下降的现实挑战,儿科医生需以更高专业水平护航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王威威处长高度评价了儿科学院的建设成果,代表学校对所有儿医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学校将全力为儿科学院等临床专科学院(系)提供政策与平台支持。
最后,倪鑫教授以“初心逐梦 笃志前行”为主题,详细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及建设规划。他表示,学院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基础与临床、医学与工程等深度融合,推进学科创新转化应用,进一步扩大学科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增强国际交流能力,持续探索适合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可推广、可持续的道路。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将持续发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引领作用,通过AI技术推广、国际交流与合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倪鑫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必将助力儿科事业发展,可喜的是家庭版AI儿科医生系统将于年底发布。最后,他呼吁儿医人应当传承“路生梅、贾立群、钱素云”等儿科楷模的精神,永葆学科排头兵的使命担当。
7月4日下午,首届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博士研究生论坛同步召开。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院33篇在读博士研究生投稿,经专家遴选与评审最终大会收录15篇博士论文并邀请学生进行口头汇报,论文内容涵盖新生儿脑损伤、罕见病诊疗、儿童代谢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等多个前沿领域。论坛充分展现了儿科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与水平,展示了博士研究生在遗传性疾病机制、儿童肿瘤治疗、免疫学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论坛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黑明燕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儿科主任张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科主任刘桂英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儿童中心主任李丽华教授,北京儿童医院石景山诊疗中心主任胡惠丽教授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主任武万水担任主持专家。专家评委从研究设计、方法学严谨性、学术价值及临床意义等维度对汇报内容进行了专业点评,并提出建设性改进建议。
参会师生围绕儿科领域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特色。本次论坛通过高水平学术对话推动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创新型儿科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为博士生提供了展示科研成果的高水平平台,更进一步推动了学院学术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