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世界脑健康日:儿童期神经可塑性最强 0-6岁是脑功能重建关键时间窗
2025-07-22 17:08:56 来源:宣传中心 神经中心 浏览次数:

7月22日是世界脑健康日,今年主题为 “全生命周期的脑健康”。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神经中心主任张国君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儿童脑健康。他指出,儿童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神经可塑性最强,而0-6岁更是脑功能重建与康复干预的关键“时间窗”。儿童脑健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功能状态将影响人的一生。

图片1.jpg

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脑健康大会上,张国君教授分享了儿童脑功能重建领域的研究进展。他以“是什么让人类成为地球的主人”为切入点,阐述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根本区别在于大脑结构存在差异。相较于自然界其他物种,人类大脑在重量及神经元数量上优势显著,人类拥有16.3亿个神经元,远超大猩猩的9.1亿个和大象的5.59亿个。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人类不仅进化出思维中枢与创造力,更关键的是发展出语言功能,具备较强的语言符号及文字沟通能力,这使得人类得以成为地球的主宰。

张国君教授介绍,大脑的正常发育进程具有明确时间线:受孕后 25天神经管开始形成,妊娠第10周神经系统基础架构建立,6岁时大脑体积已达到成人的90%,至25岁时大脑完全发育成熟。若不同阶段出现发育异常,可能引发多种发育性疾病及综合征,如唐氏综合征、雷特综合征、自闭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等。

图片2.jpg

“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期神经可塑性最强,0-6岁为功能重建与康复干预提供了关键‘时间窗’。”张国君教授强调,这也提示我们,一旦发现儿童存在大脑发育异常,需尽早开展筛查和干预。他解释,脑功能重建是大脑在遭遇损伤、经历学习或受到外界刺激后,其结构与功能发生适应性重构的能力。针对发育异常儿童的脑功能重建,需从“局部修复”转向“全脑网络重塑”,注重整体性;同时要充分推进多学科合作,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等领域的优势资源,并重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医工交叉的协同合作。

张国君教授进一步指出,对于脑发育异常儿童,个体差异会影响脑功能重建效果,因此精准干预需构建“异常识别—靶点预测—策略匹配”的闭环体系。随着科技进步,儿童脑功能重建研究取得了多项进展:一是神经调控干预手段日益丰富,无创干预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等,有创干预涵盖迷走神经刺激术、脑深部电刺激术、慢性阈值下刺激术等。二是生物神经反馈干预更趋多元,人工智能与人机互动在该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入,例如北京儿童医院正联合研发用于孤独症儿童的机器人,可实时采集患儿的表情、眼神及语言等数据,通过人机互动引导其进行社交练习。三是脑机接口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正以颠覆性力量改变人类对抗疾病的方式,有望为患儿带来功能重建的新希望。此外,基因疗法也彰显独特价值,今年6月,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AAV9介导基因疗法治疗婴儿型庞贝病(一种遗传性代谢性肌病)的突破性研究,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熊晖教授为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

最后,张国君教授表示:“尽管我们对大脑的认知不断深化,但对脑功能重建的了解仍如冰山一角,当前的功能重建技术尚显稚嫩与笨拙,相关研究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图片3.jpg

2025年脑健康大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中华医学会、中国脑健康行动专家委员会、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承办。

宣传中心 神经中心

上一篇: DMD治疗新突破!全国首张伐莫洛龙处方在北京儿童医院开出

下一篇: 我院3个案例荣获“京津冀医疗管理优秀案例大赛”北京赛区擂台赛奖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