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护童强技能 医社携手共提升——首期社区护士静脉治疗技能培训圆满落幕
2025-07-29 14:52:35 来源:护理部 质控办 浏览次数: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深入推进,社区医疗机构在儿童健康服务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儿童静脉治疗因其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儿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于7月成功举办了首期“聚力护童 技能筑基——医院社区携手,提升社区护士静脉治疗实战技能”培训班。首期学员已于7月25日顺利结业。
本次培训聚焦儿童静脉治疗领域,以“夯实理论根基、强化实战技能”为目标,通过前期调研了解需求,量体定做社区护士适宜性课程,为期8天的培训,分为理论授课、技能培训、临床实践,旨在全面提升社区儿童静脉治疗服务水平,让社区护士切实掌握带得回去的技能,助力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理论培训夯实专业根基
7月17日至19日,来自北京市各大社区的24名学员齐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参与了为期3天的集中理论培训。课程涵盖儿童静脉治疗前沿理念、血培养采集的规范化管理、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留置针的使用要点及并发症处理等核心内容。
本次培训特邀国内静疗领域资深专家组成授课团队,授课专家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副院长、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迟巍,北京协和医院孙文彦教授,北京天坛医院王辉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艳芬教授,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肖燕燕主任医师、护理部副主任王春立、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成伟等13位专家。授课专家们通过专题授课与系统讲解,帮助学员深入理解儿童静脉治疗的专业知识体系,为后续的技能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能培训锻造核心能力
技能培训分两期开展,培训聚焦外周留置针和PICC两大核心板块,采用“模拟操作+个性化辅导+临床实践”的多元教学模式。学员进行PICC维护、外周留置针穿刺等技能模拟练习,由北京儿童医院林冰、辛晴、申静、谢红、刘艳晴等静疗专科护士一对一指导,逐个纠正操作细节,确保学员掌握规范操作流程。
临床实践感受成长与收获
7月23日至25日,学员分组进入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输液中心、导管室轮转,开展临床实践。在急诊科麻克宁护士长、输液中心张英护士长、导管室丁亚光护士长及其护理团队的带领下,开展临床观摩与实践,进一步强化核心技能。最终全部学员顺利通过考核,斩获结业证书。满意度调研显示,本次培训各项指标满意度均达100%。
医社携手共促服务提升
结业仪式上,海淀区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赵晓宇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表示为期8天的培训让大家在理论与实操的深度融合中,精准掌握了儿童静脉治疗核心技能,深刻体会到规范操作背后的责任与初心。在学员座谈环节,大家纷纷表示,培训内容“干货满满”,理论课程紧密结合临床需求,技能培训和临床实践注重实操细节,有效解决了社区儿童静脉治疗中的痛点和难点。
北京市儿科质控中心副主任、北京儿童医院质控办主任刘敏在结业仪式上发表讲话。她指出,当前社区救治能力存在区域间、机构间发展不统一、不均衡的问题。在国家“强基计划”与“儿科服务年” 的大背景下,社区护士提升专业水平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要求。她勉励学员,回到岗位后要发挥好“技能传帮带”作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分享给更多同事,形成良好的经验传承与扩散效应,带动社区儿童静脉治疗护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护理部副主任王春立在总结中强调,从国家政策层面到基层医疗实践,都在不断凸显社区医疗的“网底”作用,而“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模式的构建,更需要社区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北京儿童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有责任为社区培养更多实用型护理人才。她表示,今年9月计划继续开展第二批12名学员的技能培训,为提升社区儿童静脉治疗服务质量持续发力。
未来,北京市儿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将与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不断深化与社区医疗机构的紧密协作,开展更多契合实际需求、具有前瞻引领性的培训项目,携手共筑社区医疗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为儿童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护理部 质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