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眼中的患者和患者眼中的医生
作者:闻 硕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190925083057.jpg


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北京市医管局组织的“医患互换”体验活动,愈是参与得深入,愈是敬畏医院这个地方,愈是尊重医护人员这个群体,也愈是了解医患沟通之不易,体会到组织这项活动的用心良苦和用意之深。

在以“医护人员”这个身份走进医院之前,我曾经是医生眼中的患者,与在诊室外等候的其他患者一样,焦虑、敏感、担忧、急切,容易放大痛苦、放大自我,总认为自己是最紧迫的那一个,总认为医生对待自己不够耐心和善。有一次,因为内分泌方面的问题去看一位医生,因为看完病后要赶回参加单位的报告会并发言,我十分着急。我的顺序号是第6,如果按顺序来,看完病时间刚好够,可是诊室里闹闹哄哄,前面还出现了插队的情况,一个大姐跟医生交流之后径直坐下先看起病来。因为常找这位医生看病,有些熟悉,我想医生大概不好意思拒绝插队的病人,便主动担任起了维护秩序的角色,告诉前面5人,一定要按就诊条顺序来,联合起来反对插队的现象,可是,当我把就诊本按照就诊条的顺序码放好交给医生,医生却瞪了我一眼,生气地说:“等着”。我忍住焦躁,左等右等,终于等到自己看上病,跟医生抱怨,我真的有急事,怎么那么多插队的?医生淡淡地说:“你知道吗,刚才那个病人是宫颈癌晚期,刚做过手术,过来复诊,一会儿还要赶火车回去,我是医生,虽然按号看病,但是也分轻重缓急,你们又不是急症,为什么不能等一等,你开报告会再急,能急过别人的健康和生命?何况,还可以和我商量改在其他的时间来看病。”几句话说得我哑口无言,作为患者,我们有时候可能以为,到医院是购买医疗服务,花了钱、挂了号,就该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希望医院就诊环境好、医疗手段先进,希望医生医术高、问诊态度好,甚至还希望其他患者体谅自己,等等,总之,如果被怠慢,心里便忍不过去,很少有人站在医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更难站在其他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这次参加“医患互换”活动是在儿童医院。作为全国著名的儿科综合医院,这里也经常上演一些“冲突”和不快。因为小朋友们年纪小、不会表达,生病不知轻重,前来看病的家长们往往比自己生病还要着急,每个诊室门口拥挤着、徘徊着的是一个个眉头紧锁、一筹莫展的家长,一手牵着或抱着孩子,一手拿着就诊资料,口中还不断安抚幼小的孩子,我自己就是一个5岁孩子的家长,是儿童医院的“常客”,对这其中无奈和期待感同身受。诊室外面不知道诊室里面发生着什么,一个患者不知道另一个患者身上发生了什么,看着身边被疾病折磨的孩子,每过一分钟就像等待了漫长的一小时、一天,所以,见到医生时,偶然一句不合适的话语,可能就会激发所有的委屈、不解和不满,在这个时刻一股脑儿地发泄出来。在儿童医院耳鼻喉科跟张亚梅主任坐诊,很多时候,她都快速问诊,一则是因为孩子们太小,不大配合,必须在数秒内看到病灶,对疾病有个大致的判断,二则是因为后面还有无数等待的家长,每个人都要留出时间。上午10点多钟的时候,来了一名7个月的小患者,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聋,一家人带着孩子,从几千里外坐火车赶过来,满怀希望地找到张主任,挂上了她的号,他们点点滴滴地倾诉孩子的近况,反反复复询问能不能不做手术、通过药物治愈。张主任理解孩子一旦失聪对一个家庭是多大的打击,家长问得急切,她回应的平静温和,力图不给家长增加压力;家长问得事无巨细,她解释的无微不至,确保让家长了解情况;家长表达不够专业,她解答的深入浅出,没有表现出一丝轻视和不耐烦……然而,其他人并不了解诊室里的情况,一名患儿家长突然推门而入,大声喊着:“医生在干什么?为什么看这么长时间,凭什么让我们等这么久!”我赶快把他带出诊室,告诉他这个患者情况复杂些,请他稍后。这时,我想起了那名内分泌大夫对我说的话,更加为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

医学是人学。医生和患者,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面对疾病和生命,医生和患者始终是朋友,是并肩战斗的战士。医患关系的处理,考验着医院的管理水平,考验着医生和病人的沟通艺术。在媒体报道中看到过一个统计:在我国,70%的门诊患者最看重的是候诊时间和问诊时间,22%的患者关心的是问诊耐心程度和报告讲解,在公立三甲医院,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这些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比较集中,患者经常不得不排队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在漫长的等待过后医生能够给患者面诊多长时间、问诊的耐心程度、报告讲解的详细程度成了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中国医患矛盾之所以被不断激化,原因不在于医生水平不够精湛,而在于医生有没有为患者提供到位、贴心的服务。一位医者曾经说过:“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考虑病情,是科学原则;又考虑人情,是人文原则。将病情人情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治疗,这就是医生的责任。”这种医生的责任感,在一上午没有喝一口水、没有去一趟厕所,却始终保持着微笑的张亚梅主任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所谓大医精诚,大抵不过如此了。

医患沟通,中间横着健康和生死,比生活中其他沟通难度高得多,但是至少,它应该是双方共同努力的事情。对于患者一方,医患关系如何,同样考验着其文明程度和对疾病、健康的认知能力。我们对如何建设好一座医院、如何做一名好医生、好护士,有明确的期待和要求,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如何做一名智慧的患者。现在的时代,让我们拥有了好的医疗条件,可以选择先进的医院,用上有效的药物,但毕竟医疗资源有限,生命充满复杂性,是把信任连同责任交给医生,还是把怀疑以及选择的权力留给自己?患者的态度有时影响自己的命运。要获得最好的治疗,首先学会做一个“好”的患者,相信医生的专业性,同时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医学的苍白,文明地看病、智慧地看病,在有限的时间内冷静、有效地表达,和医生一道,用最科学的方式面对身体和疾病,用最安然的方式对待人生和生命。


下一篇: 多理解体谅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