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技术方法 > 正文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病毒性传染病中的应用
作者:许黎黎 浏览次数:

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广泛存在于古细菌及细菌中,是细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近年来以该系统为基础,经过人工改造形成的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在基因工程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CRISPR/Cas9系统由可以整合外源DNA片段的CRISPR和发挥剪切作用的Cas9核酸内切酶构成,在一段特殊的RNA序列引导下对目的片段进行切割。该技术与前两代编辑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用价值较高等优点。目前CRISPR/Cas9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人类细胞、小鼠、斑马鱼、食蟹猴、非洲爪蟾、果蝇、烟草、水稻及拟南芥等真核生物的基因编辑中。近年来,该技术也逐步被用于对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中,利用CRISPR/Cas9系统可对病原微生物的基因进行敲除,并通过相关实验推测基因功能,而且该系统特异性较高,在效率上已明显优于传统方法。除了在敲除方面的应用外,该系统经过改造还可以对基因进行插入,沉默和定向调控。下表列举了CRISPR/Cas9在几种人类重要传染性病毒上的应用情况及面临的问题。

病毒名称种类特征靶向位置研究模型作用效果CRISPR/Cas9系统面临的问题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 基因组为部分双螺旋的环状DNAHBV基因组的开放阅读框 (S区, C区, P区, X区)细胞模型
动物模型
特异性地靶向和切割HBV基因组中的保守区域有效抑制了病毒基因表达和复制不能彻底消除病毒;潜在的脱靶效应;在病毒基因组靶点位置的选择会影响切割效率;在高压尾静脉水动力小鼠模型中, 血清中的HBsAg降低, 但在CRISPR/Cas9处理后仍然存在。需要具有高载体与靶细胞比率的有效递送系统, 例如腺病毒或腺相关病毒载体,以携带CRISPR/Cas9系统。
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对病毒适应性重要的病毒遗传元件;相关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基因细胞模型探究HCV相关的分子机制揭示调节HCV的分子机制脱靶效应;CRISPR系统及其与基因递送载体的相容性。
Epstein-Barr病毒(EBV)DNA病毒,基因组是线性双链DNAEBV基因组的开放阅读框;对病毒适应性重要的病毒遗传元件;细胞模型使病毒基
因组链断裂;探究相关元件分子机制
减弱病毒复制和清除潜伏病毒感染;揭示相关元件的分子机制脱靶效应;靶点位置不同, 会影响CRISPR/Cas9活性。
单纯疱疹病毒(HSV)DNA病毒,基因组为双链线性DNAHSV的基因组;对病毒适应性重要的病毒遗传元件细胞模型特异性靶向和断裂HSV的基因组DNA;探究相关元件分子机制有效消除HSV复制和抑制表达;揭示相关元件的分子机制脱靶效应;靶点位置不同, 会影响CRISPR/Cas9活性。
寨卡病毒(ZIKV)RNA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将基因组扩增后的序列;相关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基因细胞模型快速检测诊断;探究ZIKV复制的分子机制方便临床检测样本中ZIKV序列;揭示ZIKV复制的分子机制在利用CRISPR/Cas9筛选基因组中, 使用细胞存活作为读数显示, 灵敏度有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病毒,基因组为两条相同的正链RNAHIV复制周期中的DNA中间体;HIV感染过程中相关蛋白质的基因       细胞模型特异性靶向和切割HIV复制周期中的DNA中间体;对HIV感染过程中相关蛋白质的基因进行基因编辑破坏潜在整合的病毒
基因组, 并且能长期适应性防御人类细胞中新病毒感染、表达和复制;揭示HIV相关蛋白对HIV 的影响
脱靶效应, 可能导致非特异性基因修饰事件发生;CRISPR/Cas9系统靶向高度可变的病毒HIV, 功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gRNA与靶病毒DNA序列的匹配程度;产生病毒逃逸。

CRISPR/Cas9系统作为一种新型靶向DNA的基因编辑工具, 目前除了上述所列举的病毒外,它在埃博拉病毒 (EBoV) 、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KSHV) 、JC多瘤病毒 (JCV) 等病毒中也有所应用。但是, 目前CRISPR/Cas9技术大部分应用仍停留于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阶段。从临床前研究进入临床试用的突破, 尚需克服脱靶效应、递送工具的优化及递送效率低、伦理学批文等诸多技术瓶颈问题。相信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该系统能在不同层次的研究上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和应用。

图片1.jpg

图1 CRISPR/Cas9工作示意图

参考文献:

[1] Haurwitz RE, Jinek M, Wiedenheft B, et al. Sequence-and structure-specific RNA processing by a CRISPR endonuclease. Science, 2010, 329 (5997): 1355-1358.

[2] Makarova KS, Haft DH, Barrangou R, et al.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RISPR-Cas systems. Nat Rev Microbiol, 2011, 9 (6): 467-477.

[3] Hsu PD, Lander ES, Zhang F.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CRISPR-Cas9for genome engineering. Cell, 2014, 157 (6): 1262-1278.


上一篇: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临床应用

友情链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