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陈植 > 科普知识 > 正文

用药安全常识

2021-06-17 16:36:40 浏览次数:

1. 可能引起肾损伤的药物

(1)抗生素

抗生素引起的肾损害主要是药物或者活性代谢产物所致的过敏反应。许多抗生素具有潜在的毒性,其损害作用随剂量增加、疗程延长而加重,尤其是大剂量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滥用药时尤为突出。抗生素引发的肾毒性,主要是指引起可逆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氮质血症、少尿、无尿。

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肾毒性与药物剂量及药物在肾皮质区蓄积有密切关系,药物浓度越高,肾毒性越大。

抗真菌药:包括氟康唑、两性霉素B肾毒性很强,可引起肾入球、出球小动脉收缩,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率过滤降低,导致急慢性肾功能损害。

磺胺类药物:致肾损害主要源于药物在肾小管内结晶析出,引起血尿和梗阻性肾病。

(2)中草药

中药在短时间内用量大时引起肾毒性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药物在体内排泄缓慢,长期服用会有蓄积毒性,如引起肾小球及间质的病变。

中药引起肾脏损害时表现各异,通常有全身症状和泌尿系统表现。全身症状有乏力、食欲不振、皮肤瘙痒等,泌尿系统的表现以肾衰和各种肾炎为主。

按病情进展快慢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肾衰。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在服用中药后较短时间内发生,常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很快出现氮质血症、少尿、无尿,预后一般较好,及时停药并给予支持治疗常可恢复。慢性肾衰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多表现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较难逆转。

(3)其他类

造影剂:碘造影剂98%经肾脏排泄,可引起肾脏血管强烈收缩,导致缺血缺氧损伤。还可引起渗透性利尿,加重肾组织工作负荷。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多数患者的肾功能可于7~10天恢复正常。

化疗药:尤其是顺铂,当为抗癌活性最佳剂量时,肾脏毒性也会随之出现。一般剂量主要产生肾小管损伤,反复高剂量可致持久性轻中度肾损害。

2. 肾损伤治疗概述

立即治疗——对于由急性肾损伤引起的危及生命的水和电解质异常,应立即开始治疗。

(1)容量问题 — 除非存在禁忌证,否则只要患者存在液体丢失的病史(如呕吐和腹泻)、符合低血容量的体格检查结果,都应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2)高钾血症 — 高钾血症的症状及体征很少,往往只在血清钾水平非常高时才出现,且与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受损和心脏传导异常有关。一般来说,伴有药物难治性高钾血症的所有急性肾损伤患者都应接受透析治疗

(3)代谢性酸中毒 — 在肾小球率过滤降低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下,肾脏排酸及重新产生碳酸氢盐的能力受损。常用治疗方法包括透析和给予碳酸氢盐。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选择取决于是否有容量超负荷,以及酸中毒的基础病因和严重程度。

(4)透析治疗的指征 — 急性肾损伤患者出现利尿剂难治性液体过多、药物治疗无效的高钾血症、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尿毒症征象时,都须进行透析治疗。

3. 肾损伤的用药原则

(1)有明确的用药指征。凡药三分毒,尤其是处方药,需要咨询医生,权衡利弊后方可服用。不要过度使用药物,比如想着能尽快消灭细菌,就擅自加倍抗生素剂量,不但起不到双倍的治疗效果,还会增加肝肾负担。

(2)选用肾毒性反应相对较小的药物,避免采用有肾毒性协同作用的联合用药方法。确保用药剂量在说明书推荐剂量范围内。

(3)治疗中做到及早发现,加强对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患者的监测,包括症状体征、尿常规、肾功能等。

(4)一旦发现某种药物导致了肾损伤,出现了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必要时停药。

4. 肾损伤时药物治疗方案调整

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按其肾功能损害之轻重减少药物的剂量,即使应用对肾有一定毒性的药物,也可妥善调整剂量而避免肾功能损害。一般认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是测定肾功能的可靠方法,而且它与药物在血清内的半衰期呈反比关系。

根据抗菌药物本身的消除特性,可以主要分成3类:

(1)基本上经肾脏排泄而消除的药物,如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等;

(2)有些药物肾与非肾消除并存,肾脏排除的原形药物占给药量50%左右,如羧苄青霉素、林可霉素等。

(3)基本上经肝脏与其他非肾途径而消除,非肾消除>80%的药物如异烟肼等;

对于(1)和(2)类药物而言,肾脏清除率因肾衰而减少,如果继续保持原剂量服用,那么就可能产生药物的蓄积中毒。对于(2)类药物来说,肾清除率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代偿,受的影响很小,就不必再肾衰情况下调整剂量。

剂量调整的方法主要有减量法和延长间隔给药法。减量法是首次剂量不变,两次间隔时间不变将维持量减少;延长间隔给药法是药物单次用量不变,延长给药间隔。具体到某一个药物的调整方法,请参考肾功能不全剂量调整指南。

图片42.jpg

上一篇: 肾脏基本知识

下一篇: 慢性肾脏病的生活管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