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梁源 > 科普知识 > 正文

常见儿童皮肤病的皮肤护理

2015-07-02 15:38:09 浏览次数:

一、 婴幼儿期尿布皮炎的皮肤护理

尿布皮炎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几乎所有2岁以下婴幼儿在某一时间均会发生轻重不一的尿布皮炎,且与性别无关。尿布皮炎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刺激性皮炎,多累及臀部、肛周、生殖器、小腹及腰线、大腿内侧等突起部位,而不累及腹股沟区,一旦发生肉眼可见的红斑,即可造成患儿主观不适感,表现为行为异常如易激惹、爱哭闹,影响进食和睡眠,甚至减少排尿和排便次数。尿布皮炎的发病与内源因素即尿布区独特的解剖部位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和外源因素如尿便刺激和护理不当有关,因此正确护理尿布区皮肤是预防尿布皮炎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是尿布皮炎治疗中的关键点。下面重点介绍如何护理婴幼儿尿布区皮肤。

(一) 保护尿布区皮肤屏障功能

(一) 尿布更换频率:

及时更换尿布可减少局部尿液和封包环境致使角质层含水量过多,避免浸渍状的角质层对尿布摩擦的易感性增加和角质层的物理性损伤,降低对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害。新生儿24小时排尿20次以上,1岁婴儿1天排尿约7次,因此小婴儿约每2小时更换一次,较大婴幼儿可每3-4小时更换尿不湿,每次排尿或排便后均应更换尿不湿,以保持尿布区皮肤干燥,尽量将皮肤多暴露在空气中通风,减少与潮湿的尿布表面纤维接触时间;

(二) 尿布区皮肤清洁:

尿布区皮肤清洁非常重要,尤其是排便后及时清除残留的尿便,①可以避免粪便中的脂肪酶、蛋白酶和尿素酶等消化酶或其分解产生的刺激产物而对尿布区皮肤的直接或间接刺激作用;②可避免残留的尿素酶催化尿液中的尿素分解产氨,防止皮肤表面PH值升高;③可以避免皮肤表面微生物在尿布区潮湿、温暖且碱性环境下大量增殖,阻止尿布区继发感染的发生,尿布区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为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每次小便之后都要37℃的温水清洗,并用毛巾拍干而非擦干;每次大便之后还要使用中性或弱酸性的液态清洁剂清除脂溶性残余物,之后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并拍干,也可使用不含酒精、香料,并添加了保湿成分的弱酸性湿纸巾清洁尿布区,能更好的保护皮肤屏障功能;

(三) 尿布区皮肤保护:

加强尿布区皮肤保护,每次清洗过后或更换尿不湿后,均需局部应用含氧化锌或凡士林的护肤润肤剂,使得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脂质膜,保护皮肤以减少摩擦、防止水化过度、隔离尿便及其他刺激物和微生物,预防尿布皮炎的发生。稠厚的软膏或糊剂较稀薄的乳剂、霜剂或油剂因附着性强而能更有效的保护尿布区皮肤,但是注意每次排便后均需轻柔擦除残留在皮表的护肤剂,必要时可用矿物油来协助清除。粉剂可以减少摩擦并吸湿,但因可造成小婴儿的误吸而应谨慎使用。

(二) 避免尿布区皮肤刺激因素

1. 尿布选择:

① 吸收性好、不易渗漏:好的尿布应能快速而大量吸收尿液,且不易回渗和外渗、保持表面干爽,以减少尿液与皮肤接触时间,可预防尿布皮炎的发生;

② 质感柔软、轻薄透气:好的尿布表层应该质地柔软,避免婴儿娇嫩的皮肤与尿布摩擦受损,同时也要轻薄透气,以避免过度封包造成尿布区皮肤含水量过高,预防尿布皮炎的发生;

③ 尺寸合适、滋润保护:选用适合宝宝形体的尿裤,以免过大发生尿便泄露或过小增加皮肤摩擦,同时,优质尿裤会在表层添加润肤成分,起到润滑和滋润皮肤的作用。

目前,有相当部分的中国家庭还在使用传统的棉布作为尿布,认为其自然、透气,不易发生尿布皮炎。但由于棉尿布吸水性差、需要非常频繁的更换,不仅清洗量大且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皮肤浸渍,如果消毒不彻底还可继发感染,并没有减少尿布皮炎的发生。一项在中国5个内陆城市进行的传统棉尿布使用情况调查,发现随访的694例全部使用棉尿布的3-9月龄小婴儿中,尿布皮炎发生率超过50%,尤其是肛周可达70.6%【13】。

2. 洗护方式:

婴幼儿尿布区皮肤薄弱敏感,一定避免过度洗涤,如使用碱性肥皂、热水烫洗、大力摩擦尿布区皮肤等,应使用温水、棉布或脱脂棉球,轻柔蘸洗,或选用无香料、无酒精和其他致敏防腐剂的婴儿湿巾清洁皮肤。

3. 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可以预防尿布皮炎,因为与配方奶粉喂养的幼儿相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的PH值、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和尿素酶含量均显著降低,因此对皮肤刺激性更小,减少尿布皮炎的发生率。

4. 刺激物回避:

部分化学物质对皮肤具有直接毒性刺激作用,如除臭剂、防腐剂和某些霜膏油剂等,以及衣物和尿布残留的洗涤剂等。尿布区温度过高也是刺激因素之一。

5. 诱发因素/潜在疾病的管理

腹泻是幼儿尿布皮炎的致病因素之一,主要是因为:①腹泻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内含的消化酶浓度更高;②粪便内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受损的角质层侵入并继发感染,从而引发严重的尿布皮炎,因此治疗腹泻可以避免或缓解尿布皮炎的发生。

二、 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皮肤护理

(一) 皮肤清洁护理的目的

有的AD患儿家人认为“湿疹是由于皮肤过湿引起的,不能沾水、洗澡,否则会引起病情加重”,事实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湿疹本身并不是由于潮湿引起的,但是皮肤潮湿时可以使湿疹显得更明显,给人一种洗澡使湿疹加重的错觉。此外,湿疹患儿的皮肤表面有大量的渗液、鳞屑或厚痂,屏障功能降低、抵抗能力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从而引起继发损害。

规律的皮肤清洁护理目的在于:(1)清除皮肤表面的微生物、鳞屑、厚痂和残留药物等。(2)水化皮肤,提高皮肤含水量。(3)浴后积极使用润肤剂可以起到保湿润肤、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4)洗澡可以使皮肤的渗透性增加,促进局部药物的吸收,减少外用药物的用量及长期用药的副作用。

(二) 皮肤清洁护理的要点

(1)沐浴水温控制在36-38℃。

(2)每次沐浴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3)建议使用中性或弱酸性(pH值5.5-6.0)较温和的沐浴产品,浴后积极使用保湿润肤剂。

(4)润肤剂的选择很重要:需要综合考虑AD患儿个体差异、皮肤状态、季节、气候等因素,总体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吸湿能力强,不受外界湿度影响;无色无味、无毒无刺激、无侵蚀性;与其他物质相容性好,不易氧化。润肤剂有多种剂型,常用的有润肤露、润肤霜和润肤膏。不同季节所用的护肤剂型也不同,一般,寒冷的冬季用润肤膏、春季和秋季用润肤霜、炎热的夏季用润肤露比较合适。患儿家长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宝宝的润肤剂。

(5)润肤剂的使用需规律且足量:无论有无临床症状,每天规律使用1-2次,浴后3min是使用润肤剂的最佳时间,可使皮肤达至最佳的水合状态。

(6)对于润肤剂和外用药物的使用顺序尚无明确定论,需要根据患儿皮损情况决定:如急性期渗出较多则可先外用收敛剂进行收敛,再外用润肤剂;如亚急性或慢性期皮损渗出不明显、肥厚、干燥或苔藓样变则可先使用适量润肤剂润滑皮肤后再使用药物。

三、 青春期痤疮的皮肤护理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85%的青少年会发生痤疮,发病年龄广泛,从新生儿期至青春期后均可发生,青少年阶段为发病高峰期。痤疮的发病主要与皮脂过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细菌感染以及免疫炎症反应相关。痤疮可以影响青少年的面部美观,部分患儿不仅因此而自卑、减少社会交往,甚至可发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青少年痤疮的治疗意义重大,而此类痤疮患儿的皮肤护理则是治疗的基础和根本。

(一) 痤疮患儿皮肤护理

1. 皮肤清洁:

痤疮患儿因皮脂腺过度分泌,导致面部皮肤油腻,而既要去除过多皮脂又要保证皮肤保湿,两者要保持平衡,才是正确的皮肤清洁方式,因此可选择中性、缓和的弱碱性且具有保湿作用的清洁剂,洗脸次数不可过多,多度清洁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加旺盛,造成恶性循环。温水洗脸,35℃左右的水温可让皮脂溶解。深部清洁可选用磨砂膏或去角质膏,2-3周一次,注意避开正在红肿发炎的痤疮;

2. 保湿护肤:

选用收敛性化妆水或去油抗痘爽肤水,可进一步清洁皮肤,使在清洁过程中扩张了的毛囊口收缩,避免污垢乘虚而入。注意使用化妆棉,可将皮肤上残余的油脂和污垢带走;选择具有控油保湿功能的水包油型乳液、凝胶状护肤品,注意不宜过多使用化妆品,以免加重油腻和毛孔的阻塞;

3. 皮肤防晒:

注意使用防晒霜,一般选用SPF大于15的防晒露,每2-4小时使用一次。

(二) 痤疮患儿的宣传教育

1.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保持面部和手部的清洁卫生,使面部油脂正常排出;

2. 不要用手去挤捏痤疮,一可使炎症、细菌向深部发展;二可造成毁容性瘢痕;

3. 注意饮食健康,减少油脂摄入如动物脂肪、肥肉等,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如辣椒、葱蒜、酒精等,以避免刺激皮脂分泌;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4. 注意生活规律,避免熬夜、电脑的电离辐射等,加强身体锻炼。


上一篇: 儿童皮肤附属器疾病--痤疮与毛发疾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