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科室导航 > 皮肤科 > 科普知识 > 正文

血管瘤

2020-02-26 14:50:48 浏览次数:

Q:我家宝宝生下来肚皮上就有一块红色胎记,过了满月之后变厚变大了,是什么情况呢?

A:“红色胎记”生后就有的,并且快速增大增后,境界比较清晰,表面光滑,呈“草莓状外观“,这是我们常见的婴儿血管瘤。

Q:血管瘤啊,长得这么快,难道是恶性肿瘤么?这个血管瘤是不是容易破啊?破了以后会不会出血不止啊?

A:婴儿血管瘤虽然名字里有一个“瘤”字,但是是良性的,宝妈们不要紧张,血管瘤在宝宝1岁之前都会快速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年龄是生后6个月之内,1岁以后血管瘤逐渐停止生长,最终血管瘤消退的年龄因人而异,根据目前的统计,大部分宝宝在5-10岁完成消退。

很多家长担心血管瘤破溃,并出现流血不止的情况。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首先大部分血管瘤破溃的几率和正常皮肤差不多;其次如果瘤体真的破了,那就要像处理普通伤口一样,按压止血,对症抗感染就可以了。如果真的出现流血不止的情况,就一定要到医院做相关的血液系统检查:如血小板、凝血功能等。

Q:那血管瘤能自己消退的话,还需要治疗么?

A:虽然血管瘤可以自然消退,但有一部分瘤体还是需要治疗呢,一般我们按照血管瘤累及的部位和面积不同,将血管瘤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来制定治疗计划。我们先看下面这组图,再读下面的文字,可能更容易理解这个等级划分。

图片10.jpg

高风险等级血管瘤包括:①面部、腰骶部及会阴区节段型血管瘤>5cm;②明显隆起皮肤表面的面部非节段型大面积血管瘤;③早期有白色色素减退的血管瘤;④面中部血管瘤;⑤眼周、鼻周及口周血管瘤。

中风险等级血管瘤包括:①面部两侧、头皮、手、足血管瘤;②躯体皱褶部位血管瘤(颈、会阴、腋下);③位于躯干、四肢的节段型血管瘤>5cm。

低风险血管瘤包括:位于躯干、四肢部位的局限性血管瘤或节段型血管瘤<5cm。

如果宝宝得了血管瘤,家长可先根据风险级别初步做出判断,如果是高、中风险等级的血管瘤,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对于低风险等级血管瘤,则不用着急,可选择等待观察、外用药物或激光治疗。如果家长无法判断宝宝血管瘤的风险等级,那就尽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另外,我们提醒一点:有些宝爸宝妈们认为血管瘤的治疗是属于“美容性质”的治疗,其实不是这样的。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如位于颈部气道周围的血管瘤,如果快速生长,可能会造成气道阻塞,引起窒息,危及宝宝的生命(生命的影响)。如位于眼周围的血管瘤有可能影响宝宝视力的发育(功能的影响);位于鼻部的血管瘤可能会引起鼻外形的损害(外观的影响);正是由于不同风险等级的血管瘤存在不同的影响,所以血管瘤的治疗存在个体差异,也不是简单的“美容性质的治疗”, 生命、功能和美容的平衡才是血管瘤治疗的目标。

前面讲了很多疾病情况,下面我们来讲一讲,如何预防皮肤疾病的发生。

说到这个问题,几个字概括起来就是“洗不能过度,润不能不足”。

皮肤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起到抵御外环境刺激、保护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作用,就像我们的房子一样,能让我们不受风吹雨打。我们也经常用“砖墙结构”来形容我们的皮肤屏障结构(图一),其中“砖”就是我们皮肤最外层角质层的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这些砖块简单的堆在一起是不行的,还需要灰浆把它们牢固的砌在一起,同样的道理,皮肤的这些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呢,也有一些类似灰浆的物质,就是我们说的脂质成分,细胞和脂质成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皮肤的屏障结构。

图片11.jpg

图一

那宝宝的这个皮肤结构呢,出生时并没有发育成熟,而是生后逐渐完善的。首先呢,这些角质形成细胞特别小,只有我们大人的三分之一左右,厚度呢,也比成人薄,成人有大约25层,小婴儿只有15层。

除此之外,皮肤脂质的分泌量,只有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和我们大人分泌的一样多,以后逐渐减少,直到青春期,也是开始长青春痘的时候,才会达到分泌量的高峰(图二)。因此,儿童的皮肤“砖墙结构”屏障功能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容易干燥。同时爸爸妈妈皮肤比较干燥的小宝宝的皮肤也会比较干燥,也就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图片12.jpg

图二

因此我们要适当减少洗的次数,增加使用保湿润肤剂的量,或者至少维持二者的平衡。疫情期间注意清洁卫生是重要的,但不能过度清洁!过度清洁,往往会造成皮肤脂质成分的流失,屏障功能也就是随之变弱,反而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因此,洗和护至少要平衡,小宝宝本来就没有发育成熟的皮肤屏障结构更是需要注重保湿润肤,注重护理。下面这个小图画提醒宝妈们,保湿润肤从娃娃抓起。

图片13.jpg

关于洗,建议小婴儿可盆浴,能站立行走后即可以淋浴为主,需要清洁的部位主要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位置。洗澡水温不应过高,32-37摄氏度为宜,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沐浴液尽量选择不含碱性皂基的温和产品,建议PH值5.5-7.0,接近表皮PH值,使用后清水冲净,避免用力摩擦,浴后用柔软的纯棉毛巾轻轻拭干皮肤。

关于润肤剂的使用,最好在浴后5-10分钟内全身应用,每天至少一到两次,在容易干燥的部位可适当增加次数及使用的量。选用低敏、不含香精、和容易致敏的防腐剂的润肤剂较为安全,现在市售的种类也很多,家长根据宝宝使用后的皮肤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宝宝的品牌。一般冬季适合用油性较大,较厚重的润肤霜、润肤膏,夏季则选择清淡一些的乳液或者润肤露。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常见的皮肤病都是可以通过改善日常生活习惯都可以预防和减轻的,而日常生活习惯中对预防皮肤疾病最重要的莫过于皮肤的保湿滋润,所以,疫情期间让我们和宝宝一起养成润肤的习惯吧!

上一篇: 荨麻疹

下一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流行期皮肤科患儿就医指导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