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协同科研再起航 2025年全国儿科中西医协同联合教学查房(第十一期)举办
2025-01-20 17:23:20 来源:中医科 浏览次数:
1月15日,由北京市儿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深圳市中医儿科质量控制中心、云南省中医儿科质量控制中心、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委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以及北京儿童医院中医学科党支部、中西医协同教研室共同主办的“2025年全国儿科中西医协同联合教学查房(第十一期)”顺利举行。本次查房聚焦中西医协同科研方法,分为“《柳叶刀》相关文献启发讨论”和“机器学习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两个部分。
查房开始前,北京儿童医院科研处处长郭永丽教授进行了中西医协同科研动员,鼓励大家要在疗效证据的基础上加强中医药的研究探索,并强调要遵循科学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底,《中药制剂“中风醒脑液”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临床试验》在《柳叶刀》杂志发表,成为我国首次发表在该期刊的中草药多中心临床研究。本次查房,邀请了该项目参与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创中心温泽淮教授对这项研究的设计要点及实施过程进行详细介绍,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到研究背后的故事,尤其是研究中安慰剂的制作和应用引起的大家的广泛兴趣。
会议进入讨论环节时,各专家围绕着如何在中西医协同研究中提高随机对照试验质量展开了热烈交流。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执行主任刘佳指出,中医药研究应关注具体的证型,建议采用回顾性研究—预实验—模拟目标试验—RCT研究的系统试验过程进行实验设计,有利于更科学地验证中药疗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于长禾副主任医师则强调了预试验的作用,尤其是在结局指标和观测时间点的选择上尤为重要。北京儿童医院综合科主任刘小梅认为,《柳叶刀》中发表的这项研究带来了许多启发,尤其是在未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应增加更多关于证候研究的相关指标。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史艳平也认为中医药临床研究阴性结果可能与缺乏证候研究有关。深圳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倪新强特别强调了中西医结合研究要遵循科学客观的精神,阴性结果可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探索符合中医特色的试验评价方法至关重要。首都儿科研究所循证医学中心牛文全研究员则特别提到了年龄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查房第二部分邀请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循证医学研究中心牛文全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机器学习在临床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牛文全主任从临床数据的智能化来源出发,结合临床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了机器学习的核心思想、方法分类以及以超参数的调节和选择为代表的实施难点,并用三个案例介绍了机器学习中的k最邻近算法、线性核函数、关联规则等内容,提出了未来应用机器学习来挖掘临床数据、解决临床问题的建议。
在讨论环节,专家们围绕机器学习在临床中的应用展开交流,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中医科主任赵骞提出可使用机器学习对老中医的临床用药经验进行提炼,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中医科主任张克青提出机器学习为基层中医用科学方法解决临床问题提供了方向,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中医科主任陈黎提出可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伤寒论中症状与方剂的关联、中药配伍的关联、用药比例的关联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关系。随后专家们就机器学习在临床预测模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本次查房得到了北京儿童医院流行病与循证医学中心、质控办的大力支持,彭晓霞主任、王欢副主任分别担任了主持嘉宾,保证了查房的顺利开展。
最后,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何强对本次查房进行了总结,鼓励年轻医生和研究人员尽快熟悉掌握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严格遵守科学研究原则,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的中西医协同科研成果出现,从而能够更好的服务患儿,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上一篇: 国家儿科质控中心“提高儿童癫痫诊断分型准确率”改进项目全国培训会召开
下一篇: 第四届全国儿童功能神经外科学习班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