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注重逆商锻炼,培养“弹簧小孩”
作者:王芳 2021-05-13 15:03:59 来源:中国家庭报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11026150444.jpg

写不完作业、考试失利、没收手机、家长训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近年来竟然屡屡成为青少年轻生的直接原因。有网友表示,应加强孩子的逆商锻炼。据了解,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11026150447.jpg

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王芳表示,人生中难免遇到逆境,有些人一蹶不振,有些人却越挫越勇。而能否迅速走出逆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理弹性。

王芳介绍,心理弹性也称为心理复原力或心理韧性,指的是面对负性事件、压力和挫折,个体能够经受并应变,用较强的韧性去适应环境和变化的心理能力。它就是人们面对心理压力的“缓冲机制”,可以像“弹簧”一样,承受并反弹压力。“它就像心灵的免疫力,是人们保持长期心理健康的关键,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王芳说。

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首先需要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面对挫折时积极应对、不断努力尝试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就会采用相同的方式,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一蹶不振。”王芳说,“例如,电影《最初的梦想》中,被寄予厚望的拉加夫因没能进入心仪的大学而跳楼,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为了鼓励儿子,他的父亲分享了自己大学时在‘失败者联盟’中不断挑战的经历,向孩子传递出‘勇敢出战,决不后退就是胜利’的价值观。”

微信图片_20211026150448.jpg

利用挫折 在逆境中成长

王芳提出,父母平时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在工作中克服困难的经历,进而与孩子交流解决困难的思路,培养孩子不畏困难、敢于尝试的人格特质。

心理弹性就像肌肉一样,能够通过训练增强。所以,孩子每次遇到的挫折,都是很好的训练机会。王芳提醒广大家长,不要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清障机”,试图预测孩子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并提前解决,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行尝试解决困难的机会。

王芳表示,孩子面临挫折时,产生沮丧的情绪和想要逃避的想法很正常,父母应该予以理解,而不是回避、否定甚至指责这些负面反应。王芳说:“首先应通过安慰、交流,帮助孩子平复情绪,接着可以与其讨论解决困难的方法,在孩子不敢尝试的时候加以鼓励。如果困难程度超出了孩子当前的处理能力,可以帮助孩子设定一些小目标,逐步克服困难。在一次次走出逆境的经历中,孩子会不断提高自信心,增强心理弹性。”

文/本报记者 朱燕

本文来源:中国家庭报

相关医生:
  • 王芳

  • 相关科室: 精神科

    上一篇: 《健谈》观点丨青春期心理问题多为焦虑抑郁 终身服药小概率

    下一篇: 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孤独,早期识别很关键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