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呼吸疾病研究室
2024-02-18 16:08:20
浏览次数:

一、概况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呼吸疾病研究室前身为中心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实验室成立二十余年来,在申阿东教授的带领下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工作。目前,呼吸疾病研究室由孙琳研究员任科室副主任全面主持工作。研究室与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部共同隶属于呼吸学科党支部。

呼吸疾病研究室现有正式编制人员8名和合同制工作人员4名;其中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3名,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1名;学历构成包括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2名。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

二、主要的研究方向

1.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耐药研究

重点关注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重要病原(如肺炎支原体、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等)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开展全国多中心的持续监测研究;对重要病原体开展基因分型、耐药机制等研究,从分子水平动态监测儿童感染菌株的传播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更加合理的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规范化研究

基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平台,开展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研发、评价和转化研究,实验室自主研发了包括MCDARPA技术在内的病原体核酸检测方法,并成功实现成果转化;率先在国内系统评价一系列早诊断方法在儿童中的应用准确性,推动其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为临床医师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实验室依据;在此基础上组织撰写专家共识、团体标准,规范了上述诊断技术在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3.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研究

基于多组学技术探索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单细胞测序等多种高通量组学研究挖掘与儿童结核病、肺炎支原体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阐明其在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基于病原与宿主交互作用探索细菌毒力因子介导宿主免疫调节的致病机制;基于呼吸道菌群稳态探索微生态与肺部免疫细胞互作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患儿的分子发病机制,探索肺部结构和细胞功能的发育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4.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相关研究

    开展儿童结核病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完善了中国汉族人群临床常用抗结核药物代谢关键酶基因遗传多态性数据库;开展新生儿和儿童抗感染药物(如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和头孢类抗生素、抗结核药物以及抗真菌药物等)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促进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挖掘放线菌新资源,组合应用包括生物感应器、高分辨质谱、分子网络技术在内的现代分析技术,搭建新化合物微快准高效发现平台,开展新型抗生素研发,积极推动我国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工作。

三、研究生培养

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后出站3名,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4-6名,每年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0-12名。

四、临床检测

呼吸疾病研究室拥有完善的临床检验技术平台,长期为全院临床科室开展检验服务。目前科室承担的临检项目包括γ干扰素释放实验、Xpert MTB/RIF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肺炎细菌(呼吸道病原菌基因探针)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及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解脲脲原体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生殖支原体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沙眼衣原体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艰难梭菌实时荧光扩增检测、隐球菌抗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核酸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等。


上一篇: 感染与微生物研究室

下一篇: 血液疾病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