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同心抗疫 儿医使命】地坛抗疫!儿医“大白”经住了考验,扛起了责任
2022-07-29 16:55:21 来源:宣传中心 北京儿童医院支援地坛医院医疗队 浏览次数:

“那天,‘小五一’哭闹不止,我先给他做了个温暖的小窝,又轻声哼起儿歌,一通忙活后,他终于甜甜地睡着了……”寂静的病区、婴儿的啼哭、暖心的抚慰,这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护士张雨晴支援地坛医院的温暖回忆。

2022年以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分别于2月10日、4月27日、6月10日,先后派出3批医疗队,共计24名队员支援地坛医院,在新冠应急隔离区、隔离筛查区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全力支援北京疫情防控工作。7月15日,第三批9名队员圆满完成为期21天的支援任务,结束隔离,平安凯旋。

24名队员中,既有像袁媛、陈鹭、李倩等多次驰援市级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有像张泊宁、孟砚、何家宽等首次支援的“新兵”。和24名队员一样,3次支援地坛医院核酸检测工作的儿研所医学期刊中心刘春艳、支援影像科室的影像中心李昊岩,在地坛医院用心守护,持续学习,不怕苦累,充分展现了儿医人的职业素养与担当精神。

没有人说干不了,干不了就学

带着儿医领导和同事们的嘱托,队员们来到地坛医院时,一场严格的“考试”正在等待他们。穿脱防护服考试、鼻咽拭子采集考核、口罩密闭性测试……是队员们面临的第一关,也是平安归来的保障。考核通过后,队员们按安排进入各自岗位忙碌。

图片6.jpg

第一批医疗队队员

告别了熟悉的儿医环境,他们面对的病人不再全是熟悉的儿童,而是各年龄段都有的新冠确诊病例,疾病谱和各项指标要求都发生了变化。不少队员坦言,这是他们在地坛医院面临最大的困难。在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医疗救治需求,没有一位儿医人说“干不了”,他们说:“医院把我们派到抗疫一线,干不了就学!”

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陈鹭参加了第二批、第三批支援任务,并担任第二批医疗队队长。她还记得,第二批队员们先自学《外援人员宣教手册》《应急区医护应知应会》等内容,然后根据需要,在小组群有针对性地“组团”学,并组织了指南共识、血糖规范管理、高血压诊治等“专场”。“有付出就有收获,有一位合并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血糖高达30毫摩尔/升。通过我们的口服降糖药治疗,每天密切关注有没有酮症酸中毒和高渗状态,最后血糖达到目标范围,让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陈鹭说,在参加第三批支援任务时,她担任重症神经专班组长,每天都有院级或市级专家会诊,白天忙病人救治,晚上做PPT汇报治疗方案,虽然辛苦但能接受北京市大专家的指导,感到无比荣幸。

图片7.jpg

第二批医疗队队员

第三批医疗队队长、血液二科主治医师刘国青也深有体会。有一次她夜班,正在吃饭时突然接到应急区主任的全院大会诊通知,有一位成年病人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正巧是她的专业。刘国青给出的治疗建议得到了会诊专家的认可。尽管病房有二线、三线大夫,但每一位队员都不断学习,尽己所能,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话疗”是剂良药,让医疗有温度

尽管防护服带来了闷热甚至湿透的不适,护目镜模糊了视线,多层手套消减了敏锐的手感,但面对成人患者时,儿医人依然拿出对患儿的耐心、爱心,“话疗”这剂良药,时刻为患者带来润物细无声的关怀。

6月,地坛医院收治了一名情绪特别不稳定的新冠确诊患者。“她对我们而言,就像一个爱耍小性子的孩子一样,会耍小脾气,也会在你很疲惫的时候说上一句‘你们辛苦了’。”面对患者的各种情绪宣泄,泌尿外科护士张泊宁和其他护士们总是把她当成“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在她不想吃饭的时候来到床旁安抚她;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默默陪伴她……渐渐地,随着日常“话疗”的增多,患者也更加配合治疗。

图片8.jpg

第三批医疗队队员

一位脑梗老年患者则令神经内科护士云云印象深刻。她生活不能自理,表达困难,云云在护理上更加细心,轮到她值班时总是每半小时巡视、翻身查看皮肤状况……云云说:“当我握住她的手,鼓励她‘您今天要努力呀,早点康复,就能回家啦’时,她脸上总会露出笑容,让我觉得尽管防护服内穿衣湿透,也值得!”

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常令队员们感动。在穿着厚重防护服为癌症晚期患者拍背时,患者那句的“您歇一会儿吧,别累着,我好多了”令护理二部护士赵遒瑄感慨万千;在进入病房,看到确诊患者躲到衣柜角落,想离得远点,怕传染给医护人员时,血液一科护士刘秋慧眼眶湿润;在每次查房,患者们立马戴上口罩的配合中,在他们早日出院的盼望里,儿医人“多说几句”,给了患者们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严密的防护隔离,隔不了医疗的温度。

“您别担心,我们是儿童医院的”

在地坛医院,队员们用不断学习和爱心耐心,克服了面对成人患者的困难,也在抗疫一线充分发挥儿科专业优势。刘国青表示:“如果有儿童患者,应急隔离区的总值班会优先协调有儿科医生的病房收治,我们也参加了很多儿科会诊。”

6月16日深夜,刚满1岁的小宝宝确诊新冠,腹泻、发热、抽搐……正在值夜班的刘国青马上严格按照医疗诊治规范给予对症退热止泻补液治疗,孩子病情缓解。面对焦虑的父母,队员们那句“您别担心,我们是儿童医院的”,总能起到无形的抚慰作用。“一针见血”的专业实力、规范有效的治疗,赢得了患儿及家长,乃至病区医护人员的肯定。

说起“一针见血”的专业实力,第一批医疗队队长、呼吸二科副护士长袁媛深有体会,她曾两度支援小汤山和地坛,逐渐习惯在严密防护下为患者抽血,碰上较胖、血管不好找的患者,也能又快又准地找到血管。而泌尿外科护士张泊宁、急诊科护士何家宽则在地坛医院,经历了身穿防护服第一次给患者抽血,她们都感叹“第一次”心情还是紧张的,生怕看不见,摸不到血管,但凭借着在医院日积月累的经验,最后都一次成功了。

在每一位第二批医疗队队员心中,都住着上文提到的“小五一”,他是北京市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足月顺产分娩婴儿,让很多医护人员在忙碌和辛苦中感受到新生的希望。

“小五一”在5月1日出生。那天,呼吸一科护士曹超一手拎着毛巾,一手抱着衣服,朝一间病房奔去。面对走廊相遇的陈鹭,她边跑边回了一句:“孩子生了,我得赶紧去!”打那以后,曹超和呼吸二科张雨晴充当起了“临时妈妈”,为“小五一”洗澡、喂奶、拍嗝、黄疸监测、脐带护理……不管在哪个岗位,儿医队员们都牵挂着“小五一”,工作群里每天“今天怎么样了?吃奶好吗?还哭吗?”的关爱,伴随着“小五一”的成长。

“我其实是备孕状态,但大家都说我完全不像没当过妈妈的,”张雨晴笑着说,“小五一”让她“预习”了当妈妈的感觉,也让她在特殊环境下更加体会到儿医人对孩子的爱和使命感。

面对“抗疫英雄”的赞誉,在市级定点医院守护患者的队员们都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做了一名医务工作者该做的”“我没干什么,特别平凡”……可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还是早已刻进了每位队员的心里,汇集成新的力量,让他们未来的行医之路走得更加坚定有力。

北京儿童医院支援地坛医院医疗队队员名单
2022年第一批
(2月10日出发,3月2日结束隔离)
陈天明感染内科
徐慧呼吸二科
李倩急诊内科
张佳新生儿内科
袁媛呼吸二科
刘秋慧血液一科
刘昊天心脏外科
王欣肿瘤内科
孟园消化科
赵琬莹感染内科
2022年第二批
(4月27日出发,6月1日结束隔离)
李妍免疫科
黄程肿瘤内科
陈鹭重症医学科
张雨晴呼吸二科
曹超呼吸一科
2022年第三批
(6月10日出发,7月15日结束隔离)
陈鹭重症医学科
张金晶新生儿中心
刘国青血液二科
张泊宁泌尿外科
孟砚血液二科
孙占营心脏外科
赵遒瑄护理二部
云云神经内科
何家宽急诊科

宣传中心 北京儿童医院支援地坛医院医疗队

上一篇: 医院制剂穿新衣,患儿使用更便利

下一篇: 创新驱动发展,转化引领未来 ——第二届“儿医杯”创新转化展示大赛成功举办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