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科室导航 > 过敏反应科 > 科普知识 > 正文

悄然而至的小儿过敏

作者:姜楠楠 向莉 2023-01-31 10:02:58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国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逐渐接近西方国家,且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高达40.9% 的2岁以内的婴幼儿家长报告儿童正在或既往曾过敏的症状。过敏性疾病严重不仅影响到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对儿童睡眠、注意力、生长发育,学习产生影响等。因此,正确识别、早期规范诊断治疗、及时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至关重要。

常见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特应性皮炎(湿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严重过敏反应等。反复皮肤瘙痒、湿疹、打喷嚏流涕、眼痒、喘息、腹痛、便血等为过敏性疾病的警示症状,通常与接触环境过敏原或进食过敏食物相关。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多系统症状,如荨麻疹、呼吸困难、腹泻,甚至低血压休克等,其是过敏性疾病最危重的类型,是需要急诊处理的急症,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婴幼儿因不会描述,症状可不典型,可表现为烦躁、嗜睡、停止玩耍等,研究显示,超半数婴幼儿严重过敏反应并未被正确诊断。

儿童过敏性疾病与成人临床特征存在差异,以严重过敏反应为例,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通过总结近8年的数据显示88.5%儿童严重过敏反应是由食物诱发,诱因具有年龄差异性,婴幼儿最常见的过敏食物为牛奶、鸡蛋、小麦,上述三种食物诱发了75%的婴幼儿严重过敏反应;年长儿的常见诱因为水果/蔬菜,坚果、荞麦等。除食物外,药物、昆虫叮咬等也可诱发严重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大部分发生在社区,如家中、学校/日托,公园,餐馆等,家长及看护者需要尽早识别早期症状,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过敏性疾病的诊断需要详尽的医生问诊,除了常规检查外,考虑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患者还需要完善过敏原检测,可选择皮肤点刺和/或抽血查过敏原特异性IgE。查明过敏原对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是规避过敏原的前提,也是特异性治疗的依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敏原结果的解读需要专科医师解读,不能仅仅依靠检测结果做出判断。

过敏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脱敏治疗、药物对症治疗。近年来生物靶向药物也越来越多应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是过敏性疾病防治的重点,针对性避免致敏物质可以使过敏性疾病减少药物治疗。脱敏治疗是过敏性疾病的“对因治疗”,是有可能改变过敏性疾病进程的治疗方法。当过敏原无法有效规避,可进行针对过敏反应所致炎症的“对症治疗”,临床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糖皮质激素等。

研究显示,父母患有过敏性疾病、剖腹产、抗生素、空气清新剂使用、空气污染等可增加罹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而母乳喂养、孕期及婴幼儿饮食多样化、尽早添加辅食、补充维生素D、环境中微生物多样化、宠物暴露可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综上,过敏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出现警示症状后,需要过敏反应专科就诊评估,规范诊疗,有效预防,长程管理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降低生长发育受限风险。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9版)

2. Jiang N, Xiang L, et al. World Allergy Organ J, 2021, 14(11): 100605

3. Jiang N, Xiang L, et al. J Asthma Allergy, 2022, 15: 633-643

4. Jiang N, Xiang L, et al.  J Asthma Allergy, 2022, 15: 1093-1104

上一篇: 储雾罐变成了“雾霾罐”?

下一篇: 过敏宝宝如何安稳度过冬春交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