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新闻动态 > 正文

肿瘤患儿合并食管瘘 消化科用支架撑开“生命通道”后成功取出
2024-02-05 18:39:13 来源:消化科 浏览次数:

近期,16岁的小洋(化名)再次来到了熟悉的北京儿童医院,见到了几个月前曾“救过他一命”的医生护士叔叔阿姨们。去年8月,原本就患有尤文肉瘤的小洋又被“食管瘘”疾病缠身,只能接受静脉营养。经过北京儿童医院多学科救治,食道功能已经恢复的小洋,来到消化科,成功取出了之前置入的食管支架。

图片20.jpg

8年前,小洋在当地医院不幸确诊患有尤文肉瘤,于当地医院及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规律放疗和化疗。去年7月中旬,小洋出现发热和胸痛,来到了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小洋突然出现高热、寒战、胸痛,经影像学检查,食管出现了一个长达8厘米的破损,属于“食管瘘”。医生给小洋进行了胸腔置管引流,以防食物、胃液等进入胸腔引发感染,同时进行了空肠置管,提供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如何让孩子彻底经口进食?”去年8月中下旬,在院长倪鑫的牵头下,一场针对小洋病情的全院多学科会诊开展。经过讨论、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小洋的食管极为脆弱,瘘口无法进行手术缝合,但为尽快解决孩子无法经口进食、营养状态较差、原发病不能按时进行化疗治疗的现状,“开展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手术”是最佳方案,该方案在达到封堵瘘口目的同时,能提供营养支持解决喂养问题。

明确了治疗方案,手术由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秦秀敏主刀。术前,秦秀敏医生充分评估小洋病情并充分与家长进行沟通。术中,秦秀敏医生在内镜直视下发现,小洋食管黏膜上附着着大量白苔。在距门齿38厘米的点位,清晰看到食管壁有一处约1厘米见方的缺损,脓性分泌物从这里流出。秦秀敏医生将这些脓液予以清除。在距门齿约39-41厘米的位置,可见食管黏膜疤痕样改变。秦秀敏医生仔细检查瘘口位置情况及大小,在全方面对瘘口进行测量后,她选择合适规格的支架,将自膨式全覆膜食管支架送达到理想位置。

随着支架的撑开,瘘口的食道被成功封堵,鼻胃管、鼻空肠、胸腔引流管也被顺利拔除。小洋经口直接饮水进食,也都无呛咳等不适症状。“终于可以吃进去东西了!”小洋的父母很是激动,伴随着营养物的摄入,小洋身体状况也一天一天好起来,并顺利从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出院。

出院后的几个月里,小洋定期随诊,随着营养的正常摄入,体重也比先前重了一些。去年12月下旬,小洋再次来到熟悉的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这次,他有一项重要任务——评估食管瘘口是否愈合,食管支架是否达到取出的标准。

本次住院期间,消化科副主任于飞鸿、副主任医师秦秀敏对小洋进行了充分评估,完善消化道造影未见明确造影剂外溢,证明食管瘘口已经愈合,可以取出支架。去年12月21日,在消化科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协作下,支架取出手术正式开始。术中,于飞鸿秦秀敏医生先用普通胃镜对既往所置入的食管支架进行仔细观察,在距门齿约为33-41厘米的食管腔内定位到支架位置,支架上缘隆起明显,支架下缘黏膜粗糙、糜烂且可见肉芽组织,支架表面覆盖少许食物残渣。两位医生熟练地应用异物钳成功将支架取出,取出后秦秀敏医生再次进镜观察,经内镜注入造影剂,多次造影均未见造影剂外溢,手术至此成功结束。

术后,小洋经口饮食无呛咳、胸痛、发热等不适症状,顺利出院。出院当天,小洋和家人对于飞鸿副主任、秦秀敏副主任医师及消化科全体医护人员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和真挚的祝福!

消化科

上一篇: 院党委节前慰问先进典型人物、困难党员及第一书记

下一篇: 齐乐龙龙,赶个年味集——北京儿童医院与麦当劳叔叔之家举办“龙年大集”活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