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知己知彼”才能“药到病除”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响着许多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面对儿童哮喘,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深入了解哮喘的本质,识别其触发因素,并掌握正确的管理与治疗方法,才能于有效的控制病情,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知己之一:哮喘的症状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症状表现特点既有反复发作性,又有诱因多变性。哮喘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此外,哮喘的诱因也非常多变,在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原暴漏、剧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情况下,都可诱发哮喘症状的急性发作或加重。不同的孩子可能对不同的诱因有着不同的反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知己之二:哮喘的发病部位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组成,就像一棵倒立大树的分枝一样,从上至下,从主干到侧支,逐级分支变得越来越多,直径也变得越来越细。在正常情况下,整个气道非常通畅,气体很容易进出。而哮喘患者的气道由于炎症病变,造成气道壁肿胀、黏液分泌增加、平滑肌收缩,从而使整个气道腔变得狭窄,导致气道空气流通受到阻碍和限制。哮喘的慢性炎症会使整个气道都受到影响,但最主要的发病部位是细支气管。
知己之三:哮喘可并发系统性过敏疾病
哮喘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疾病,它往往与其他过敏性疾病例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湿疹、荨麻疹、食物过敏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过敏性鼻炎是与哮喘最常见的共病性疾病之一,二者都属于气道过敏性疾病,哮喘患儿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可高达93.5%。此外,儿童腺样体肥大是过敏性鼻炎常见的并发症,腺样体肥大会导致气流受到更多的阻塞,同时会产生更多的炎性物质,因此,儿童过敏性鼻炎伴随腺样体肥大会使哮喘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加。
知己之四:过敏是异常的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的防御机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识别并排除外来入侵者,如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同时还要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然而,当这个系统出现故障,就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过敏。过敏是免疫系统对通常无害的环境物质(称为过敏原)的过度反应。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某些食物等。在非过敏体质的人体内,这些物质会被免疫系统正确识别为无害,不会引起任何不良反应。但是,在过敏的人体内,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这些无害物质认定为严重的威胁,进而发动攻击,从而产生打喷嚏、流鼻涕、眼睛发痒、皮疹、哮喘发作等过敏症状。
知己之五:过敏的微观世界
当过敏原进入身体时,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入侵者,并开始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这些IgE抗体会附着在身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避表面。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入身体时,它会与之前产生的IgE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等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导致哮喘等过敏症状的出现。
知彼之一:寻找和治理过敏原
哮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过敏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过敏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花粉、尘螨、蟑螂、霉菌、动物皮屑以及部分食物等等。寻找和治理过敏原是控制哮喘症状的重要环节。过敏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检测来确定过敏原,在过敏原确定后,要尽量避免与其接触。同时还可通过改善生活环境来减少过敏原的暴漏,或者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从而有效的减轻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知彼之二:获得防控治理过敏原的信息与实践
对于过敏的患儿及家长来说,了解过敏原并掌握如何避免或减少接触这些物质,是控制过敏反应、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步骤。此外,通过教育和实践,个人可以发展出更好的自我管理技能,这不仅有助于患者自身的健康,也有利于整个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这样的信息促进了公共健康意识的提升,支持了更加科学的健康决策制定,对于应对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如气候变化对过敏症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可关注“敏童管理”微信小程序、“敏儿成长”公众号、北京儿童医院服务号-过敏反应科导航了解学习。)
知彼之三:避免哮喘治疗与管理中的失误
对于患儿家长来说,避免在哮喘治疗与管理中的失误同样至关重要。首先,家长需要认识到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给孩子服药,并定期带孩子复诊。其次,家长需要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等药物器具,并在孩子使用吸入器时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药物能够有效地到达孩子的气道。此外,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识别和避免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如减少烟草暴漏,避免室内外过敏原暴露及空气污染等。同时,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健康饮食,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药到如何病除?
在治疗儿童哮喘的过程中,规范化药物治疗尤为关键,它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降低疾病复发率及减少潜在的药物副作用。儿童哮喘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避免急性发作。这通常需要通过长期规律地使用药物来实现。这些药物主要分为两类:长期控制药物和急性发作时的缓解药物。
长期控制药物是儿童哮喘治疗的基石,它们的目的是减少气道炎症和预防哮喘发作,从而降低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这类药物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白三烯调节剂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最常用的长期控制药物,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有效减少局部炎症,阻止气道重塑,并降低气道对刺激的反应性。吸入糖皮质激素具有起效快、效果好且副作用小的特点,成为长期控制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然而,家长和患儿必须了解正确的吸入技巧,以确保药物能有效到达气道深部。
除了吸入糖皮质激素外,长效支气管舒张剂(LABA)也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重要药物之一。它们通过放松平滑肌细胞,减少气道收缩,帮助预防哮喘发作。对于一些中重度哮喘患儿,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的复合制剂,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急性发作时的缓解药物则用于迅速解除正在发生的哮喘症状。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是最常用的快速缓解药物,它能迅速放松气道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通常在几分钟内就能显著改善呼吸状况。但是,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并不是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因此不能替代长期控制药物的使用。
除了上述药物之外,针对重度或难治性哮喘的儿童,可能需要额外的治疗选择。例如,口服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如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等,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规范化药物治疗还涉及到药物使用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家长和患儿应该密切配合医疗团队,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频率以及预期效果。同时还需要学会如何监测病情变化,包括日常症状记录和峰流速的测量。这些自我管理技能有助于及时识别哮喘控制的变差,并在必要时及早干预。儿童哮喘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疗专业人员、家长以及患儿本人共同参与。通过深入理解哮喘的病理机制,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减轻儿童哮喘的症状,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让他们尽可能地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此外,教育与培训也是规范化治疗的一部分。家长和孩子应该接受有关哮喘管理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器和喷雾器、如何识别和避免触发因素、何时寻求医疗帮助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
最后,定期的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是确保哮喘良好控制的关键。随着孩子的成长或环境的变化,哮喘的状况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定期回访医生以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总之,儿童哮喘的有效管理需要家长,患儿及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深入理解哮喘的病理机制,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减轻儿童哮喘的症状,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通过“知己知彼”,让“药到病除”成为可能。
上一篇: 为什么进行过敏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