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党建园地 >青年风采 >风采瞬间 > 正文

【儿医青年人人讲】孙熙木:知行合一,做有人情味儿的医者
2025-04-29 16:08:08 浏览次数:

编者按:

2023年6月以来,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院团委组织开展了两届“儿医青年人人讲”活动。其中,正在持续开展的第二届活动以“感悟思想伟力 彰显青春担当”为主题,组织全院青年广荐书、深读书、精讲书。团员青年踊跃参与,积极撰写读讲报告、录制微视频。院团委择优进行宣传展示。

读讲人简介:

孙熙木,女,1998年2月出生,共青团员,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药师。

“医者,意也”,这句话不仅深刻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本质,更高度概括了其内在的精神追求。《医生,你在想什么》一书,深入探讨了医务工作者这一职业背后隐秘的心理世界、医患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医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阅读此书不仅是一次理论的启迪,更是一场关于人性与职业责任的深刻反思,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的工作。

医务工作者常被视为冷静、理性与智慧的化身。然而,《医生,你在想什么》揭示了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心挣扎与复杂情感。面对病患,我们承担着“治病救人”的崇高使命,但这份使命背后,是巨大的情感压力。在保持专业的冷静与距离的同时,我们的内心却可能充满了同情、共鸣与愧疚。这种情感上的矛盾,使我们在“理性”和“情感”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在我的工作中,我时常感受到这种内心的挣扎,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怀。

《医生,你在想什么》对医患关系的深入剖析让我深感共鸣。医学治疗不仅仅是药物和手术的事,更是心灵的交流与信任的构建。在我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当患者面对病痛的困扰时,若能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真诚关怀与耐心倾听,他们的心理负担往往会减轻,治疗效果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信任的建立,往往来自我们在细节上的关心和用心的解释。同时,我也意识到,患者作为医疗活动的另一方,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需要给予医务工作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共同面对疾病,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许多医务工作者倾向于依赖最新的医疗技术与手段。然而,《医生,你在想什么》提醒我们,技术主义的盲目追求往往忽视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我始终坚信“欲治其疾,先治其心”。除了参与临床诊疗、提供合理科学的药物治疗方案外,我也努力为患者提供心灵的慰藉和心理上的支持。“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因为医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治愈病痛,更是恢复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医生,你在想什么》所强调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尊重”。每个患者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生命故事,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解决疾病,更是尊重每一个生命,理解他们的痛苦和挣扎。在我的工作中,我始终提醒自己,不论患者情况如何,都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痛苦都是真实的,都值得被看见和关怀。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使我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解开困扰他们的难题。

在快节奏的医疗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很容易陷入职业倦怠。通过阅读《医生,你在想什么》,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保持初心和热情的重要性。在我的工作中,我时常提醒自己,每一次工作都是一个帮助他人、影响生命的机会。只有心怀责任与热爱,才能在压力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保持在职业道路上的持续前行。

综上所述,《医生,你在想什么》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的工作,还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将继续秉持初心,用专业的知识和真诚的态度去赢得患者的信任,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也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让医学与人文关怀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对生命的真正尊重。

上一篇: 以科研创新破解儿童用药难题——药学部副主任梅冬获评第八届“西城青年之星”

下一篇: 【儿医青年人人讲】 康梦凡:坚韧与爱的力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