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创新破解儿童用药难题——药学部副主任梅冬获评第八届“西城青年之星”
2025-04-30 17:48:12 来源:团委、宣传中心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28日,第八届“西城青年之星”选树活动结果揭晓。北京儿童医院药学二党支部书记、药学部副主任梅冬凭借其在儿科药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从93个单位推荐的307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评第八届“西城青年之星”。
紧盯儿童用药需求,科研创新成果丰硕
梅冬始终以“临床需求驱动科研”为核心理念,聚焦儿童用药“小、细、精”的特殊需求,在新型释药系统、儿科药代动力学及纳米诊疗技术领域取得系统性突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2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CS Nano》《Acta. Pharm. Sin. B.》等国际顶刊发表论文1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100;申请专利11项,授权5项。开发治疗儿童白血病和神经母细胞瘤的新型释药系统,包括巯嘌呤口服纳米药物、智能免疫激活释药技术及光动力疗法,为儿童肿瘤治疗开辟新路径。其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并入选科技部重点项目库。
破解儿童临床用药难题,成果转化实效显著
梅冬坚持“临床需求-基础研究-制剂开发-上市转化”全链条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应用。作为技术骨干研发的2.2类改良型新药巯嘌呤微片,实现精准剂量调整,获临床试验批件并完成技术转化,成为国内首个针对儿童白血病的个性化口服制剂;参研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青紫颗粒、复幼颗粒等儿童制剂,填补儿童用药空白。为解决儿童用药口感难题,创新建立“苦味数据库+电子舌定量评价+儿童人群尝味试验”三位一体的口感评价体系,为提升儿童用药的口感提供科学指导;建立国内首个“低龄儿童个性化用药临时调配平台”,通过精准分剂量设备、口服溶媒、3D打印药物的研发,结合儿童用药临时调配监管政策研究,从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两个维度共同解决手工分药不卫生、剂量不准确的难题。部分技术支持儿童用药研发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惠及全国患儿。
引领儿科药学发展,学术服务贡献突出
梅冬参与多项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推动政策与科研深度融合。担任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儿童用药技术审评外聘专家、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儿童安全用药分会委员、中国药师协会罕见病用药工委会委员、北京药学会理事、药剂专委会委员兼秘书等学术职务,任《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药物治疗杂志》、Acta Materia Medica等期刊青年编委,参编《溶出度技术系列丛书》,参译《儿科药物治疗学》等权威著作,为行业提供重要参考。积极推动学术交流,近五年在亚洲工业药剂学论坛、中国药物制剂大会等国内外会议作主题报告30余场,内容涉及儿童药物研发、个性化用药技术等前沿领域,搭建产学研桥梁。
第八届“西城青年之星”选树活动由西城团区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直机关工委等单位开展,旨在发扬优秀青年的模范引领作用,激励和引导西城广大青年敢想敢为、善作善成。
近日,梅冬还获得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第一届首都卫生健康系统青年榜样提名奖。
团委、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