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郭卫红 > 科普知识 > 正文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2014-05-12 18:14:17 浏览次数: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由于幽门肌层不明原因的异常增厚导致幽门管腔狭窄,胃内容物通过不畅,从而出现频繁呕吐。大多数患儿是在出生后2-4周出现呕吐症状,极少数在生后一周内或生后 4-5个月才发生的。表现为吃奶后半小时即有呕吐,开始为少量的溢奶,逐渐转为大口喷射样的呕吐,呕吐物为奶汁或奶块,少数可因胃粘膜出血带有咖啡样呕吐物。呕吐后患儿饥饿感强,食欲好,但每食必吐。细心的家长还可以发现上腹部有能蠕动“大包”,既为胃出口梗阻造成的胃型和蠕动波。长期的呕吐,使得患儿大、小便减少,体重不升、消瘦、营养不良,呕吐物呛入呼吸道可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呕吐者可合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应早期诊断。有经验的小儿外科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结合查体时在上腹部剑突下扪到橄榄样的包块,基本能够对此病进行初步判断。超声检查是无创、便捷和准确的辅助检查,准确率可达95%以上。在超声检查相对缺乏经验的地区或医院,还可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协助诊断,如有幽门管腔增长和狭细呈“线样征”,幽门前区呈“鸟嘴样”突出,胃蠕动增强,胃排空延迟等征象即可确诊。

一经诊断明确,应尽快实施手术治疗。应用药物的保守治疗,可待增厚的幽门肌层自然消退后缓解呕吐。由于其治疗过程繁复,有治疗时间长,解痉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疗效不确定等缺点,目前已罕有医生采用。幽门环肌切开术是最常用手术方法,无论是传统的开腹手术还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腹腔镜手术,通过对幽门环肌的切开,缓解对幽门管的压迫。手术时间短,术后能很快进食,逐渐恢复到正常喂养奶量。与保守治疗方法相比,疗程短,效果显著,因此,家长应该打消惧怕手术治疗的顾虑。手术前应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行矫正,补充丢失的钠、钾、氯离子,合并肺炎者,应对症治疗,有营养不良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改善全身情况。本病属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无有效预防措施。

上一篇: 新生儿黄疸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