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抗击疫情 儿医使命】北京儿童医院魏京海:坚守小汤山,“药”有作为
作者:赵博文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 浏览次数:

他是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他在组织需要的时候,只身一人代表北京儿童医院参与小汤山定点医院的改造和新病区建设工作。 

图片7.png

魏京海,男,47岁,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期间先后分管过临床药学、病房药房、西药制剂室,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毒麻药品管理、政策法规培训、药品质量控制、药品信息化改进等工作;2005年与医院信息中心合作,实现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网络上报,并组织培训建立院内不良反应监测网;2007年率先在国内儿童专科医院引进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持续推动药品信息化管理,与医院信息中心合作不断开发和完善适合儿科使用的药品管理及合理用药软件系统。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疫情当前用行动践行初心

2月1日晚,一阵手机铃声打断了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魏京海原本规律的生活。电话那头,是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王天有的声音,他想征求魏京海的意愿,是否愿意前往即将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负责药学工作。王天有书记告诉魏京海,对于未来有很多未知,谁也不知道这一走就是多久,也不知道那边的工作开展难度。魏京海毫不犹豫的说:“书记,我愿意,让我去吧!危难时刻,党员冲在前面,这个原则不能变,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放下电话,面对家人,魏京海犯了难。每个人都有牵挂,没有人生来勇敢,平时工作忙,难得假期好不容易可以陪陪年迈的父母,陪陪妻子,这个时候又要和他们告别,而且自己都不知道此行多久。但魏京海没想到,家人对他的工作安排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天一大早,王天有书记与魏京海一同去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了解相关情况,2月3日,带着收拾好的简单行装,魏京海来到了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报到。2003年4月,北京为有效控制非典疫情,在7天之内建设了小汤山医疗点,建筑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病床,该医疗点在两个月内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小汤山医院,是那段特殊记忆中给予大家信心和力量的重要标志。在非典结束时隔七年之后,2010年4月2日小汤山医院非典病房拆除。

此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地版的“小汤山”医院都在紧锣密鼓的开工当中,1月23日,市委市政府决定紧急启动小汤山定点医院改造和新病区建设工程,作为市级定点收治后备医院。

图片8.png

仅10天!他抢出全部药品目录

在儿童医院工作26年,魏京海在专业上游刃有余,然而,这次他面对的患者不是孩子,而是成人,成人用药与儿童用药有着很大的差别。病毒肆虐,当时,没有人能准确估算出这里将接收多少病人,而且,虽然新冠肺炎的治疗用药可以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进行,但是每个患者都有个体差异,按计划,这里可以接收逾千名病人,以轻症为主,一些病人还会患有原发疾病,除了治疗冠状肺炎的药物,魏京海和团队还要准备治疗这些患者原发疾病的药物。

然而,魏京海接到命令时被告知,只有10天的准备时间。作为药学专业专家,魏京海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完成药品目录确定和药品采购储备,同时要保证流程符合规定,经得起相关部门的督导检查。药品目录的梳理琐碎而繁杂,需要综合权衡,又要细致入微,只有10天,按通常经验来说难以想象。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责任担当在肩,为了不耽误整体进度,保证患者的及时救治,魏京海丝毫没有犹豫,他向组织承诺:“10天,保证完成任务!能早一天是一天!”

正逢春节,又是特殊时期,药品的采购难度很大,而且药品相比设备有效期短,相比食品适用对象窄,如果备药少了,有可能会造成供应短缺,影响临床治疗,备多了会造成资源浪费。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下,对中药饮片和煎药的需求大大增加了,从草药品种到煎药设备、抓草药的用具和调剂空间都要进行大幅扩增。魏京海暗下决心,给自己制定了近乎苛刻的目标:备即有用,绝不能用而不备!

时间紧,任务重,魏京海开始了和时间的赛跑,他和小汤山定点医院药学部主任李永林以及团队的18名成员一边梳理目录,一边向组织建议是否可以委派专家组进行指导,多医院多专业协调,找寻出更加优化的方案。建议很快被采纳,北京市医管中心领导迅速组织了专家组,并由药事处领导带队亲赴小汤山现场论证,接下来就是没日没夜讨论、研判,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全力以赴,每一位专家都倾囊相助。

由于疫情期间要尽量减少人员聚集,魏京海带领小汤山定点医院药学部组织了大大小小多场网上会议,通过微信群最大限度利用专家资源,在网上提交目录、备货量、设计图纸、工作流程……和专家反复讨论,会后组织人员逐条梳理,每日报送药品到货情况、未到货品种及原因,立即协调解决。

终于,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魏京海和团队如期完成了包括西药222种、中成药64种、中药饮片181种的药品备货,与目录品种相比,完成率95%,其中中药饮片及诊疗方案所需用药全部到货。与此同时,魏京海还与小汤山定点医院药学部原有团队共同梳理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备药的工作流程,完善了工作制度,设计了新建病区的药房布局图和各箱体的使用功能和工作流程,对原有煎药室进行了改扩建,改造上下水管路、电力增容、增加煎药机,保障供应能力。

图片9.png

以患者心为心 以临床满意为满意

目录顺利通过审核交至采购部门,当大家长舒一口气时,又一个难题摆在了魏京海和团队面前。患者入住后,药品发放的环节必不可少。小汤山定点医院原有的药品发放流程是由医生开具医嘱后,药师配药,然后按时按量装在一个个塑料小碗中,由当班护士送至每位患者的床前。但是按照新的院感防控要求,现有发放方法肯定是不行的,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又存在药物被污染的隐患。

图片10.png

早在2007年,北京儿童医院病房药房进行改造后引进了片剂自动发药机,医师将医嘱信息录入系统后,自动发药机可以自动接收医嘱进行药品的分发,药品的用法用量也会自动打印在发药机配套的装药袋上,患者拿到药时一目了然,而且整个过程自动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污染。魏京海参与了当时的病房药房改造和设备引进过程,所以对自动发药设备是比较熟悉的。小汤山定点医院在启动改造和建设工作之初,也申请了采购自动发药机,但是当时小汤山定点医院的中标设备厂家和型号均不确定,是否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能够顺利衔接还是未知数,因此,魏京海提出要做备选方案,如果病人入住时自动发药机没有到位或信息系统改造未能完成,就要启动备选方案。

一旦机器不行,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人工。魏京海组织药剂科工作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一次性纸袋分装好药品,在袋子上标明用法和用量,再由管床护士分发至每位患者手中,纸药袋使用后即弃去,保证了物品单向流动减少交叉感染。与自动发药机相比,这样虽然会耗费更多的人力,增加摆药时间,但是相对安全有保障,经征询医疗和院感工作人员,他们也认为这个办法行得通。

然而,当魏京海马不停蹄地和临床护士们进行沟通时,得到的结果却是:“纸袋不行,每次发到患者手中之前,我们还会确认一下药品及数量,确保万无一失。如果是纸袋,我们还要打开袋子确认,增加污染”“就是,药品发放至关重要,万一弄错了可是大事。”“用透明的塑料袋吧,我们也不用打开了,一目了然,可以直接确认。”两种方案,各有侧重,纸袋方便药师摆药但护士不方便核对,塑料袋护士方便核对但质地太软不方便药师手工摆药,会占用更多的摆药时间影响患者按时服药。

魏京海建议提交北京市医管中心的药学专家组讨论,经过专家们综合考虑,还是选择了纸袋分装,但对配送流程进行了补充完善:药师调配时要加强核对,同时药师将药品交给送药人员时再次核对,病房接收时只做总体确认不再每袋核对,发现问题电话沟通解决。这样增加了在清洁区的核对流程,减少了病房交接环节的时间占用和污染区的核对工作,医疗护理组表示同意,随即由药学部起草流程规定,报医院发文统一执行。“流程和制度是为人服务的,病人至上,就是要以患者心为己心,以临床满意为满意,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魏京海说。

令人欣慰的是,在多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自动发药机最终如期出现在小汤山定点医院,与人脸识别一体机、送货和消毒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一同为病区患者及小汤山工作的医务人员、行政后勤人员提供服务。自小汤山定点医院启用以来,魏京海和他带领的团队,大家分工明确、工作有条不紊,提供周到有力的保障,保证了药品使用基本满足临床所需。

勇敢无畏逆行上,越是艰险越向前!“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是他们的誓言,“不负重托,不胜不还”是他们的使命与承诺,万家团圆日子里的挥手告别是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诠释。正是有了像魏京海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党员医务工作者,怀抱着医者仁心,以大局为重、以全局为先,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的一线。

文/北京儿童医院 赵博文


上一篇: 北京儿童医院抗疫医疗队纪实

下一篇: 【抗击疫情 儿医使命】毛矛抗“疫”日记:从“有点慌”到更自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