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学术交流 > 正文

儿童血液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召开2021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2022-01-29 16:28:37 来源:血液病中心 浏览次数:

儿童血液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于1月19日下午在北京儿童医院12层小会议室召开。此次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等十名院外专家和儿童血液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及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研究骨干等出席会议。

图片5.jpg

重点实验室主任郑胡镛教授首先致欢迎词并进行2021年度工作汇报。她分别从重点实验室的历史沿革、研究方向、研究进展与成果、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及发展规划进行了报告。作为国内儿童血液肿瘤诊治和研究的牵头单位,白血病、实体瘤、淋巴瘤、出凝血、组织细胞病、移植等专业在2021年度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白血病专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制定全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版)”和“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基础上,针对CCLG-APL 2018多中心研究采用低危组去化疗、高危组减化疗的方法,取得显著疗效,并牵头了CCLG-AML 2019多中心研究。同时发表多篇国际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增加 MRD(微小残留病)检测、转录组高通量测序(RNAseq)等方法进行精准医学诊断与评估。

随后,学术委员会委员们对2021年度的工作进行点评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大家肯定了这一年实验室的临床工作与基础研究,与去年相比增添了不少亮点,特别是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去化疗、减化疗的应用成果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吕有勇教授认为应关注移植后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丢失与预后的关系以及移植前后时空组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蔡军教授建议将疾病预后标志提前到早诊阶段;清华大学医学院李海涛教授认为肿瘤免疫耐受可能来源于表观遗传沉默,建议尝试打破表观遗传适应性能力,从而提高药物适应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唐锁勤教授提到临床研究离不开预后和治疗,未来可以尝试从肿瘤标记物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入手,适时加入靶向治疗;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鲍时来教授在肯定实验室现有工作基础上,希望针对疑难复发病例,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各位专家表示愿意提供更好的实验平台,积极与实验室开展各方面合作。

图片6.jpg

最后,程院士针对汇报内容进行了总结点评。他表示,本年度实验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儿童血液肿瘤治疗的希望,并提出了2022年工作着力点:肿瘤细胞具有异质性、多样性,原先在治疗肿瘤时采用大规模杀伤肿瘤细胞的方法只做对了一半。此次关于APL低危组去化疗取得显著疗效的研究,佐证了这一点,同时高危组也可以进行尝试。未来“去化疗”是包括儿童白血病在内的其他所有肿瘤需要借鉴的。要利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优势,加大多中心研究的数量,加强协作组间的学术交流,探索一条属于我们自己治疗儿童白血病的道路。

在各位委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儿童血液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学术委员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题,为进一步提高儿童血液及肿瘤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血液病中心


上一篇: 医路同行,护航成长,让爱永恒 ——2022年第四届“国际儿童癌病日”患教会成功举办

下一篇: 迎接儿童风湿病治疗新时代 ——第八届儿童风湿免疫国际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学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