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科研教育 > 正文

谷昊:从冰冷的实验台到有温度的病床旁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23年12月13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举办“2023年优秀住院医师表彰暨住院医师责任导师聘任会”。2022级规培住院医师谷昊作为优秀住院医师代表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

我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2级规培住院医师谷昊,可能不同于刚步入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弟弟妹妹们,我是在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院儿内科学完成科研型硕士、博士阶段培养后,以临床博后项目进入规培的一员。以规培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自己熟悉又“陌生”的北京儿童医院开始临床工作,我从冰冷的实验台走到了有温度的病床旁。

作为免疫科的临床博后项目入站成员,免疫科是我规培的第一站。初入临床难免手忙脚乱,但依旧会以科研时的执着和认真对待。曾经实验室里,在流式细胞仪前习惯了淋巴细胞亚群的斑斑点点,数据分析时习惯了数据们的海量输出。可当这些呈现在家长面前时,我发现,家长们看不懂,也不理解为什么都是淋巴细胞亚群,收费却有很大的差异?于是,在一次免疫科的患教会上,从家长视角,我给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些我研究生期间再熟悉不过的淋巴细胞亚群们,是如何从冰冷的实验台走到黑白色的化验单数字,再到有温度的临床医生手中,临床医生又是寻找患儿免疫评估时的蛛丝马迹,如何抽丝剥茧地开展免疫缺陷诊断鉴别的。终于,家长们理解了,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是怎么回事,到底有什么意义,也明白了不同收费项目检验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对不同疾病鉴别时的应用和意义。那场患教会后,看到家长们理解后的会心一笑,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做好从冰冷实验台到有温度病床旁的衔接。

还记得去年冬季,我在呼吸科轮转,受新冠疫情影响,陪护和探视制度高标准执行。对于不能陪住的患儿,我给家长留下了自己的备用微信号,用于随时沟通病情和化验检查。没想到,这样一个小举动,收到孩子妈妈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点赞,让我害羞又欣喜。后来,我复盘医患之间的沟通,发现要做到“以人为本”“设身处地”并不容易。从客观冷静处理实验数据的研究生走到需要温度传递信息的住院医师,我深感任重道远。

图片30.jpg

初入临床的一年,难免碰壁,但我选择用自己做儿医科研研究生时的认真来对待。当PICU危重患儿家长拿着某搜索引擎检索的非主流治疗信息时,我不会立即否定,因为那是他们作为父母想为孩子抓住最后一根看似有用的“救命稻草”。我会认真查阅文献和临床试验数据,请示上级医师后,再告知患儿家长。把冰冷客观的文献赋予临床的温度,也是我作为临床博士后规培住院医师的一种使命感。

在心内科轮转期间,正值暑期患儿就诊高峰,但各种川崎病患儿对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的治疗表现并不相同,与上级医师讨论后得到上级医师的鼓励并进一步和组内小伙伴们检索相关文献和治疗前沿,完成了一次面对科室内部的临床小讲课。把临床的疑问结合文献的再次学习并分享给小伙伴,也让我感觉到繁忙的医生工作台有了温度。

图片32.jpg

进站并规培的生活将近一年,在熟悉又“陌生”的儿医大家庭继续着自己的奋斗和梦想,也继续着做好从实验台到病床旁的身份切换,温暖自己,温暖他人。


上一篇: 王一腾:“医”路成长

下一篇: 付倩:“感谢 欣喜 成长”从学生到教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