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神经母细胞瘤
2024-08-12 17:59:03 来源:肿瘤内科 浏览次数: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原始交感神经节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发病率占所有儿童恶性肿瘤的8%-10%。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许多致癌驱动因素、突变及细胞遗传学改变,但目前尚不明确。

神经母细胞瘤原发及转移部位

原发部位:颈部、后纵膈、腹膜后、肾上腺、盆腔,以腹膜后/肾上腺最为多见。

转移部位:淋巴结、骨髓、骨骼、颅内、肝脏、皮肤、局部软组织。

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

原发肿瘤压迫症状:腹部起源的肿瘤可表现为腹胀,腹痛,排尿困难,便秘,甚至肠梗阻;后纵膈起源的可表现为咳嗽、喘憋、呼吸困难。

转移症状:移至骨和骨髓可表现肢体疼痛和跛行;肿瘤浸润眶周骨可引起眶周瘀斑和眼球突出;转移至皮肤可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

儿茶酚胺代谢增高症状:发作性多汗、兴奋、心悸、面部潮红、苍白、头痛、高血压及心动过速。

副肿瘤综合征:如长期慢性腹泻、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表现为快速的舞蹈样眼球运动,累及肢体或躯干的肌阵挛,和/或共济失调)。

全身症状:发热、精神差、乏力、纳差、面色苍白等。

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与肿瘤分期及相应的治疗策略有关。中低危病人,以手术切除为主,辅助以化疗;高危病人目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移植和免疫治疗等。神经母细胞瘤病情复杂、治疗困难,需要多个学科共同协作。治疗完成后需要定期随访,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并监测生长发育、脏器功能等远期毒副反应。

图片25.jpg

健康生活方式

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能量摄入充足,食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证摄入足够的液体,防止脱水。

保证充足睡眠,,病情允许情况下适量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避免剧烈活动。

加强看护,穿着宽松衣服,腹部巨大肿瘤者避免碰撞腹部。

对学龄期儿童,尤其是青少年,要做好心理疏导。

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做好PICC护理,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漱口的习惯。

避免到人过多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带好口罩。

治疗与康复

化疗期间:依据医生安排完成化疗药输注,期间注意观察患儿不适表现,精准记录患儿出入量,及时反馈给医生、护士。护理患儿前后做好手卫生及床单位周围清洁,避免频繁互串病房,以减少患儿交叉感染风险。

接受化疗后:避免感染,避免人多聚集,加强肛周、口腔粘膜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骨髓抑制期如有发热、精神差、面色苍白、出血、腹痛、呕吐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出院后居家期: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易感染、出血,注意保持居室卫生,加强通风,加强看护,避免磕碰,避免环境过分干燥,养成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便秘引起肛裂、感染。骨髓抑制期保证饮食卫生,避免生食及隔夜食物。

化疗后院外期间,按照医生要求频率按时门诊复诊,依据病情及医生建议定期检测血常规、评估检查。

发热:化疗后患儿会出现骨髓抑制期,有可能出现粒细胞缺乏状态,此时如患儿出现发热,有可能导致脓毒性休克,因此需及时就诊。

部分纵隔、腹盆腔术后病人,术后需按照手术医生要求无脂、或低脂饮食。

部分化疗药物,如伊立替康会引起腹泻,患儿需要清淡、易消化饮食,适当口服止泻、调节肠道菌群药物,保证液体入量,保持肛周清洁,若腹泻严重,出现尿少、精神差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肿瘤内科


上一篇: 肾母细胞瘤

下一篇: 横纹肌肉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