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手术,她和爱人一起走上街头献血“领证”
特殊时期,北京儿童医院青年女医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义务献血行列
2020-03-02 15:44:48 来源:宣传中心 外科支部 浏览次数:
“很多化疗的患者还在生死线上挣扎,外伤的、重症感染的等等,他们也都在盼望着春天,一起来吧”。结束手术,和爱人一起走上街头义务献血的北京儿童医院麻醉科医生崔晓环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段话,这位年轻的女党员希望,可以呼吁更多的人在特殊时期主动献血。
2月26日晚,崔晓环和同事接诊了一名7岁的患儿,孩子受了严重的外伤,必须马上手术。经过一系列术前检查,结果显示由于孩子失血过多,血色素只有60g/L,不到健康孩子的一半,随时面临休克的危险,需要大量输血。主刀医生当即表示,“立刻向血库申请,取2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马上准备手术”。然而,在申请用血的过程中,崔晓环发现,往常医生提出用血申请,血库是会遵照医嘱准备足量的血制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然而这次,血库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只能先提供一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如果有更多需求要请求上级血站协调。最后,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手术顺利完成,孩子得救了。可下了手术的崔晓环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疫情期间全国无偿献血工作受到影响,多地血库告急,北京市的采供血总体也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崔晓环萌生了献血的想法: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
没有献血经验,又正逢疫情,下班回家,崔晓环顾不上一夜的疲惫,在网上开始搜寻如何在疫期献血。她查找到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咨询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她,可以在首都献血服务网上查找网点,然后去就近的献血车献血。在了解清楚流程后,崔晓环告诉了爱人自己的想法。不出意料,爱人在听到自己献血的想法后表示了担心,献血后抵抗力会不会下降?本就在医院工作,会不会增加感染风险?经过了崔晓环耐心细致的解释,爱人放下了担忧,并决定,夫妻携手同行,一同去“领证”。
经过了短暂的休息调整,2月28日,崔晓环和爱人一同来到家附近的献血车。在现场,崔晓环看到献血车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了布置,车外的等候区与车内的抽血区都整洁有序,每个环节都经过了全面消毒。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崔晓环和爱人完成了疫情期间个人情况调查、领表登记、体检化验等一系列环节。当看到自己的鲜血从体内流出通过管子流入到血袋中,崔晓环感觉自己内心的紧张一下子化成了激动和希望,开心溢于言表。
得知崔晓环献血,科室的领导和同事们也纷纷送去关心,“领导主动给减除了常规的排班,同事们也都提出来帮我承担最近的夜班。我真是挺感动的,一件小事,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关爱了。其实,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多出一分力,希望那些经历生死的患者,都能看到春天。” 崔晓环说。
宣传中心 外科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