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先天性胆道闭锁
作者:陈亚军 2020-04-01 17:39:09 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疾病中文名:先天性胆道闭锁

疾病科室:儿外科、小儿普外科新生儿外科

疾病别名:无

疾病摘要:

· 一种胆管闭塞性疾病

· 仅见于婴儿,与宫内或出生后病毒感染有关

· 表现为黄疸、白陶土色大便、尿色加深等

· 手术治疗可活到成年,否则多会在2年内死亡

一、概述

疾病定义

胆管是指能将胆汁从肝脏运送到胆囊(暂时储存)和十二指肠(参与食物消化吸收)的管道,胆汁可以在肠道分解脂肪,并帮助人体吸收维生素。

先天性胆道闭锁,目前在临床中称为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是指肝脏向胆囊输送胆汁的胆管,在胎儿还在宫内或母亲处于围生期时就发生闭塞,导致胆汁无法排出,长期胆汁淤积引起肝脏功能损害。

该病仅见于婴儿,表现为持续性加重的黄疸、白陶土色大便、黄褐色尿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

胆道闭锁是一种罕见的胆管疾病,仅见于婴儿,且女婴多于男婴。

该病呈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亚洲发病率高于欧美地区,大约每2万个婴儿中有3人发病。

疾病类型

根据胆管阻塞的部位分类

I型胆道闭锁

又称为胆总管闭锁,约占5%,胆囊内含有胆汁。

II型胆道闭锁

又称为肝总管闭锁,约占3%,胆囊内不含胆汁,但左、右肝管内含有胆汁。

III型胆道闭锁

又称为肝门部闭锁,约占92%,肝外胆道完全闭锁,胆囊和左、右肝管内均不含胆汁。

根据有无缺陷分类

孤立胆道闭锁

是最常见的类型,84%的患儿是这种类型。即患儿除了胆道闭锁一般没有合并其他的出生缺陷。

综合征型胆道闭锁

少见,仅占16%,指除了胆道闭锁,还存在内脏转位、心脏、脾脏或肠道等器官的严重畸形。

二、病因

胆道闭锁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其可能与遗传、免疫病毒感染等有关。

基本病因

感染

胎儿胆道已经发育完好,但出生前后病毒,如巨细胞病毒、轮状病毒引起的肝内外胆道炎症,可导致胆道闭锁。

胚胎因素

胎儿发育过程中胆道受到干扰,出生时会表现出胆道闭锁;肝内解剖结构异常(如肝动脉畸形),也会合并胆道闭锁。

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会导致胆道闭锁。

诱发因素

有毒物质

母亲孕期接触有毒物质,会诱发胆道闭锁。

免疫系统受损

婴儿免疫系统受损后易于受病毒感染,进而诱发胆道闭锁。

性别因素

女婴多见。

种族因素

亚裔和非裔美国人多见。

早产因素

胆道闭锁多见于早产的婴儿。 

三、症状

患儿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加重的黄疸(皮肤黏膜呈黄色),同时伴有白陶土色大便和黄褐色尿等症状。

典型症状

黄疸

因肝脏不能有效代谢胆红素,使患儿的皮肤和黏膜白发黄,并逐渐加重。

应注意与生理性黄疸鉴别,生理性黄疸多数在出生后2~3周,且会自动消失。

白陶土色大便

因胆汁不能顺利排入肠道,没有黄色的胆红素产生所致。

黄褐色尿

因肝脏功能受损,无法代谢胆红素所致,部分黄色的胆红素只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伴随症状

部分患儿因会伴有肝脾肿大,常表现为腹胀如球。

有些患儿还会出现黄疸引起的症状,如烦躁不安、易怒、喂养困难、皮肤瘙痒等。

四、就医

当患儿出现持续性加重的黄疸,并伴有白陶土样大便和黄褐色尿,应尽快就医。

就诊科室

可就诊于综合医院儿外科、肝胆外科,或专科医院小儿普外科新生儿外科

相关检查

查体

· 医生会检查患儿的皮肤和眼白,判断其是否出现黄疸;

· 医生通过腹部触诊,检查患儿的肝脾是否肿大;

· 医生会检查患儿的身体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出生缺陷。

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

粪便比色卡显示患儿的粪便颜色较浅,甚至呈白陶土色,是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

血液检查

包括对肝功能、凝血功能、总胆红素水平的检测。此外,相关基因突变、一些自身免疫病、病毒抗体也可在血液中被检出,有助于明确病因。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因其无创而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显示胆囊萎瘪或缺如,进食后体积无明显变化、肝脏表面不光滑、肝脏纤维化程度异常升高等。

其他检查包括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I)、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但这些检查有一定的假阳性率,不作为常规胆道闭锁常规筛查。

病理检查

肝活检:属于有创检查,医生采集少量肝脏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并有助于排除其他肝病。

特殊检查

诊断性手术:切开腹部或通过腹腔镜,直接观察腹腔中肝脏和胆管的具体情况,并行胆道造影,可确诊胆道闭锁。目前该检查单纯用于诊断胆管闭锁的情况已经非常少。

鉴别诊断

婴儿胆汁淤积症

过去称为婴儿肝炎综合症,也会引起黄疸、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需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或组织病理检查、基因检测进鉴别。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本也可出现黄疸、灰白色粪便,但黄疸为间歇性,但胆总管囊肿会出现腹部包块,B超可鉴别。

生理性黄疸

多数足月儿出生后3~5天会出现黄疸,但黄疸多不严重,且于2周内自行恢复,早产儿一般3周以上自行恢复,而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出现时间多在2周以后,且逐渐加重,据此可鉴别。 

五、治疗

胆道闭锁的治疗以手术辅以药物治疗为主。肝门空肠吻合手术(Kasai手术)为首选手术治疗方案,患儿如在3个月龄以内做Kasai手术, 3个月内顺利退黄的比例约为70%~80%。如不能退黄,需考虑肝移植手术。

一般治疗

· 因胆汁可以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所以对于胆汁不能有效排入肠道的患儿,需要补充维生素A、D、E。

· 必要时医生会给予退黄、保护肝功能、白蛋白提高血浆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等对症治疗。

· 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如使用高能量医用奶粉,或通过血管输注营养液。

药物治疗

抗生素

患儿术前、术后都要使用3到6个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熊去氧胆酸

口服熊去氧胆酸可帮助肝脏排出胆汁。

激素

能减轻胆管的水肿和炎症反应,促进胆汁排出。

手术治疗

肝门空肠吻合手术

肝门空肠吻合手术(Kasai手术)通过将肝门瘢痕化的组织切除,充分暴露肝门,然后在空肠做一切口,将肝脏直接与空肠吻合在一起,使肝脏产生的胆汁顺利排入肠道。

对于胆管闭锁患儿,首先进行Kasai肝门空肠吻合手术,可保证一部分患儿用自己的肝生存,而无需进行肝移植。

但Kasai手术期间进行病理检查时,若发现患儿肝内胆管存在阻塞或其他遗传代谢性肝病等情况,则这部分患儿即使进行了Kasai手术,不久以后也要进行肝移植。

肝移植

指切除患儿的肝脏,用健康肝脏代替病变肝脏的手术。适用于Kasai手术失败、术后并发症久治不愈的患儿。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胆道闭锁患儿即使成功进行了Kasai手术,最终仍需进行肝移植。因此,具体的手术建议,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审慎选择。

肝移植手术后,尤其注意按时服用免疫抑制药物,避免因免疫排斥反应而导致的肝功能丧失。排斥反应常见症状包括疲倦乏力、腹部疼痛或压痛、发热、黄疸加重、深色尿液等。

六、预后

胆道闭锁患儿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一般会在2年内死亡。

接受肝门空肠吻合手术(Kasai手术)的患儿,50%~60%的患儿可生存5年,但是肝脏已经发生严重纤维化和肝衰竭的患儿,生存期会明显缩短。对于接受Kasai术以及后续进行肝移植的患儿,预后会更好,基本可以长期生存。

并发症

生长发育不良

因肝脏受损,排放到肠道的胆汁量减少,导致肠道脂肪分解、维生素吸收能力差,再加上肝脏本身功能不全,引发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延迟等问题。

肝硬化

由于淤积的胆汁反复刺激肝脏细胞,导致疤痕组织代替了正常肝组织,形成肝硬化,进而继发门静脉高压,容易引起食管胃底静脉出血、腹水、感染等症状。

肝衰竭

患儿未经治疗,或手术后病情恶化,则会出现肝细胞大量坏死,引发肝衰竭。

七、日常

胆道闭锁患儿的日常管理重在术后严格遵医嘱用药、复查,注意加强营养等。

家庭护理

· 婴儿期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增加患儿体质,增加母婴情感。

· 家长应该养成规律给孩子喂药的习惯,尤其是接受肝移植的患儿,术后需要长期口服免疫抑制类药物。

· 密切关注患儿体温、黄疸、大便颜色、小便颜色等症状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

一般医生会制定一个特殊的饮食计划,保证患儿足够的营养和热量。患儿常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和中链甘油三酸酯。

避免感染

对于肝移植的患儿,由于口服免疫抑制剂,患儿免疫力低下,要避免接触患病的人而受到感染,避免受凉等情况,并按规定接受计划免疫。

家长戒烟

家长应戒烟,减少二手烟对患儿的伤害。

日常病情监测

·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定期关注患儿黄疸情况,是否存在复发或者加重。

· 养成观察患儿大小便情况的习惯,尤其注意关注大小便的颜色变化,如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 由于肝移植患儿可能需服用较多的药物,尤其是免疫抑制剂需长期服用,家长应注意关注有无感染等药物副反应。

特殊注意事项

由于生理性黄疸知识的普及,大多数家长都了解生理性黄疸的发生规律。但是如果患儿出生后2~3周,黄疸仍然没有消退,甚至加重,家长必须引起重视,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胆道闭锁等情况。

对于Kasai术后患儿,如出现黄疸复现、大便颜色变浅、发热、腹痛等症状,需警惕胆管炎的发生,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对于接受肝移植的患儿,家长应该密切关注患儿的症状,如出现黄疸加重、粪便颜色变浅、发热、腹痛等,应该警惕出现了免疫排斥反应,必须及时就医。

预防

由于胆道闭锁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因此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总体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有可能减少先天性胆管闭锁的发生:

· 夫妻双方准备怀孕前,做好充分的孕前检查,以排除相关的病毒感染等情况;

· 母亲怀孕期间,尤其是早期,注意避免接触放射线、有毒物品等容易致畸的因素。

八、参考资料

[1] 丁文龙,王海杰. 系统解剖学八年制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7-142

[2] 胡亚美.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502-1505

[3] 桂永浩,薛辛东. 儿科学八年制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95-196

[4] 赵阳,王建华.3个月龄内胆汁淤积症与胆道闭锁患儿.胆道造影术的指征分析.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19,15:205-210

[5] WebMD网站:https://www.webmd.com/parenting/baby/biliary-atresia#2-4

[6] NIH网站: 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liver-disease/biliary-atresia

[7] NIH网站: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liver-disease/liver-transplant/living-with-transplant

相关医生:
  • 王建华

  • 陈亚军

  • 相关科室: 普外科

    上一篇: 马牙

    下一篇: 小儿疝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