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正畸骨钉的自我介绍
作者:孙杰 2021-02-08 13:53:49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口腔科”公众号 浏览次数: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牙齿矫正过程中要“打骨钉”,会联想到疼痛、流血等不适感,纷纷对我表示“很害怕”。众所周知,正畸过程中会用到多种器械与材料,比如托槽、钢丝、透明牙套、橡皮圈等等,还有越来越普及的我,学名“微种植体支抗”。今天就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图片 212.png

骨钉是正畸过程中固定于骨组织上的小直径、头部独特设计的微螺钉,又叫支抗钉、种植钉。通常暂时性植入牙槽骨,矫正结束时取出。

骨钉多为纯钛、钛合金及不锈钢材质,尤其是纯钛及钛合金与人体组织相容性高,临床应用安全性好,在口腔内不会出现生锈的情况。

骨钉的直径从1.2mm~2.7mm不等,矫正牙齿常用1.3mm~1.6mm直径的骨钉,长度多为4mm~12mm,目前正畸常用6mm~10mm长度的规格。由此可见我的身材很迷你。

骨钉顶部的形状设计各种各样,如托槽式、牵引钩式、纽扣式等等,满足正畸临床多样化的需求。

图片 213.png

打骨钉有什么作用呢?简单说,骨钉是正畸移动牙齿过程中引入的外援,锚定于牙槽骨中,适用于直接移动牙齿,或承担移动牙齿产生的反作用力,在专业术语中称为“支抗”。在以往没有我的情况下,反作用力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不希望发生移动的牙齿上,对正畸疗效产生不良影响。我可以为大多数正畸患者提供足够的支抗, 获得医患均满意的疗效,且植入和取出操作简单, 植入部位灵活,因此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图片 214.png

作者简介

图片 215.png

孙杰,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儿童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青少年各种错合畸形的固定及隐形矫治,唇腭裂序列治疗等。

相关医生:
相关科室: 口腔科

上一篇: 腺样体——颜值发育的隐形杀手

下一篇: 为什么孩子补牙后,要套一个金属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