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医院新闻 > 正文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王静 2025-03-10 11:18:45 浏览次数:

时光荏苒,来北京报道仿佛就在昨日,而我已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科工作了五个多月。我是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的副主任医师王静,2024年有幸入选山西省第21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于2024年9月18日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开启为期一年的研修之旅。

临行前,山西省委组织部召开了行前动员会,省委人才办于鹏飞主任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你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而是山西的形象。”怀揣着激动与期待,我踏上了这段新征程,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忐忑——担心自己能否适应新环境,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可。

然而,紧张和焦虑很快烟消云散。报道当天,北京儿童医院党办和医务处的负责人热情接待了我们“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少数民族特培学员,还组织了座谈会。党委书记张国君亲切致辞,导师们详细介绍了各自专业的情况,并为我们安排了周密的工作计划。我的专业是小儿血液,由于血液病科已迁至顺义院区,距离总院区49公里,医院贴心地为我们安排了附近的住宿,解决了通勤难题,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图片-1.jpg

入院座谈会

我的导师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出凝血领域的顶尖专家吴润晖教授。我本人虽侧重出凝血亚专业研究,但因我所在的医院平时收治的病种涉及所有儿童血液及肿瘤相关疾病,所以对各种儿童血液系统疾病诊治能力提升都有需求。吴润晖老师在了解我的需求后,为我定制了个性化的轮转计划,准备在主修儿童出凝血疾病同时,提高整体儿童血液与肿瘤疾病诊疗能力。将为期一年的研修划分为多阶段、分科室轮转,并且专门分配了三名亚专业指导老师带教进行针对性指导,让我既能够满足血液系统各种杂病学习需求,又能在主研的出凝血疾病方面得到更大提升。

儿科临床工作琐碎而繁忙,必须亲自管理病人才能对每一位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吴润晖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入串一线倒班。我的年龄比较大,已多年未参与一线工作,且对医院的电脑系统不熟悉,倒一线班对于我这个年龄的医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为了能够更快融入工作,我克服了一切困难,虚心向年轻的一线医生学习,尽快熟悉电脑系统及工作流程,入职第二天就加入了入串顶班,而且一周不到便适应了工作节奏。因有血液疾病诊治基础及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既往还学习过骨髓阅片,我工作能力很快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和认可。在这五个多月的血液病科工作中,我珍惜一切机会努力学习,闲暇时间也通过自学汲取营养,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教导下,不论是从理论基础知识体系、诊疗思路还是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今年很顺利地通过了正高答辩考核。吴润晖老师还鼓励我们查阅文献、进行讲座,我已完成了三次小讲座,通过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图片-2.jpg

在科内进行讲座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按照工作要求,我的党组织关系也转入了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二党支部。吴润晖老师不仅是我的导师,也是支部书记,除了在工作中对我们严格要求,在党的工作方面也是毫不懈怠。我们除每月按党办要求缴纳党费、定期参与党支部组织生活外,吴润晖老师还要求我们重视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每日学习强国接龙打卡,分数不能低于30分,大家学习劲头都很高,不断刷新各自的分数。我每日在学习强国上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答题、听新闻播报,近3个月的学习下来,现在养成了习惯,每天不打开学习一会儿就觉得好像有件任务没有完成一样。一件事只要坚持下来就能看到成效,我也会继续将思想政治学习坚持下去,不断提高自我党性修养。

图片-3.jpg

参加血液二党支部活动

日常工作中,吴润晖老师、张蕊老师及各位带教老师经常会以查房现场提问、互动讨论、小讲课、教学查房、血液病疑难讨论等多种形式渗透各种相关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我们平时虽然熟悉各种血液系统疾病诊疗常识,但背后深层的理论并没有挖掘透彻。了解了这些深层理论,就扎实了基础,好像找到了疾病发生的“扳机”,能让我们对疾病进行更精准、规范的诊疗。而吴润晖老师言传身教、勤奋好学的精神也极大影响了我,她经常一大早就在群里给大家发各种最新疾病诊疗相关的外文文献,英语和法语都非常精通,也不断地督促大家去深入学习。现在我也养成了每天记录学习笔记的习惯,这样能够把当日所学知识再系统复习、整理及消化,便于更好地记忆及掌握。

图片-5.jpg

参加日常的科内学习

此外,这里的罕见病非常多,拓宽了我的视野,在诊治疾病时也开阔了更多思路,就连小儿常见的缺铁性贫血诊疗,也颠覆了我们过去的认知,由过去的口服补铁进入了全新的静脉补铁模式,仅需每周一次,共2-3次即可痊愈,不但大大缩短了补铁治疗时间(一般口服需2-3个月),还杜绝了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而AI儿科医生的“上岗”,更是让我们刮目相看。

科研方面能力提升也源于吴润晖老师的严格要求。她每月会给我和另外一名少数民族特培学员以及各位带教老师组织一次线上研学情况汇报会,主要汇报每个月专业疾病诊疗情况、专业会议等参与情况,以及科研、论文进展情况,并做好每次会议记录。在吴润晖老师的严格要求及各位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提升临床能力同时,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从原来只会查简单中文文献,到现在可以很熟练地在pubmed、uptodate等网站中游走。最近还给我们安排了一次Deepseek应用讲座,极大提升了科研能力,目前正和两位老师一起参与一项《儿童PICU相关血栓风险因素研究》课题,正在数据收集整理阶段。

一名好的医师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艺,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吴润晖老师对病人的耐心细致和极度负责任态度也深深触动了我。2025年1月,我接诊了一例血友病B合并高滴度抑制物的患儿,对所有凝血因子IX制剂均过敏,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既往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还发生过很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入院时患儿合并多发血肿,眼睛肿得像“熊猫”,手背肿得像“馒头”,同时检查发现颈根部、气管周围、中后纵膈多发血肿,包绕食管、气管,且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压迫症状,患儿呼吸急促,胸痛、胸闷,吞咽也受到了影响,虽然给予了积极止血治疗,但病情还是控制不理想,眼看生命危在旦夕,患儿妈妈还有抑郁症,情绪非常激动,哭着求我们救救孩子。吴润晖老师在详细评估了患者病情后,与实验室紧急联系尽快完善了抑制物检测,同时立即联系转入PICU进行严密监护,耐心安抚妈妈的情绪,亲自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与PICU医生交接好每一条医嘱和注意事项,每天一大早来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我和上级主治医师去PICU探望患儿,查看患者每天的病情,并制定新一天的治疗方案。病情稍平稳后又把患儿积极转入,开展凝血因子脱敏疗法,患儿疾病很快得到控制,血肿很快消退,又恢复了生机,家长非常感谢,给我们送来了锦旗,而吴润晖老师只是淡淡一笑,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无需过多语言,我从吴润晖老师的身上已经看到了医者的担当,良好的医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图片-7.jpg

跟随导师治疗患儿和日常查房

时光如白驹过隙,短短五个月,我却收获了满满的成长与感动。吴润晖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悉心指导,更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怀,让我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北京儿童医院,宛如一座屹立在医学海洋中的灯塔,以其璀璨的光芒,指引我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行。

图片-9.jpg

血液病科合影

未来,我将倍加珍惜这段宝贵的研修时光,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努力提升自我,在北京儿童医院这片沃土上,遇见更好的自己,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文/“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王静

上一篇: “徒手盲插空肠管”绝活儿背后的仁心仁术

下一篇: 折翼天使的翱翔之旅:罕见病患者温暖的守护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