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
作者:徐保平 2020-04-01 10:56:29 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疾病中文名:小儿支气管肺炎
疾病科室:小儿呼吸科、内科
疾病别名:小叶性肺炎
疾病摘要:
· 指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
· 常表现有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
· 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 年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一、概述
疾病定义
小儿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称小叶性肺炎,是指发生在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肺炎类型,2岁以内的儿童好发。
传播途径
小儿支气管肺炎可通过打喷嚏、咳嗽、直接或间接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二、病因
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当小儿存在基础疾病,或免疫力较低时,病原体更容易入侵人体,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基本病因
小儿支气管肺炎常由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等感染引起,也可以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引起。病原体常经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过血行到肺部。
诱发因素
环境因素
在拥挤、通风较差的室内,以及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易导致小儿发生支气管肺炎。
个人因素
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缺陷病患儿、佝偻病、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容易在病原体入侵后,发生支气管肺炎。
三、症状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症状根据病因会有所不同,有的比较轻微,有的比较严重。患儿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气促、精神不佳等,严重者可能发生致命性并发症。
典型症状
多数起病较急,发病前几日多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气促等。
发热
早期体温多在38~39℃,也可高达40℃左右。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高或低于正常。
咳嗽
一般早期就很明显。弱小婴儿咳嗽不明显。
气促
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严重者可有呻吟声、鼻翼扇动、口唇和手指末端发绀。
其他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腹泻或呕吐。
伴随症状
消化道症状
婴幼儿常伴发腹泻、腹胀和呕吐等症状。其中,呕吐常在剧烈的咳嗽之后发生。严重腹胀可向上压迫胸部,加重呼吸困难。
循环系统症状
较重患儿可出现脉搏增快,可达140~160次/分;若出现心率达160~200次/分或以上,合并有口唇发绀、面色苍白、脸部或四肢水肿、尿少表现则为心力衰竭的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常伴有烦躁不安、嗜睡,婴幼儿易发生惊厥。若同时伴有明显嗜睡或烦躁、意识障碍,则可能并发了脑膜炎、中毒性脑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四、就医
当患儿出现持续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患儿症状轻微时,适当治疗后多迅速痊愈,可在门诊随诊治疗;病情较重患儿需住院治疗。
就诊科室
小儿呼吸科、内科,如果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等紧急情况则就诊于急诊科。
相关检查
外周血检查
血常规
是初步判断细菌感染及病情轻重的最基本指标。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细菌性感染,在病毒感染时,大多正常或偏低。
C反应蛋白(CRP)
是判断细菌感染、病情轻重及评估治疗反应最常用的指标,在起病1~3天内升高,常提示细菌性肺炎,升高程度与感染严重度、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治疗有效后可下降;多数重症支原体肺炎、重症腺病毒肺炎也可在病程中升高。
降钙素原(PCT)
PCT升高是判断细菌性肺炎以及是否合并脓毒血症的敏感指标。治疗有效时,可迅速下降,轻度细菌感染者也可能正常。
病原学检查
细菌性检查
是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常采集患儿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怀疑重症细菌感染者,应尽早采集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合并胸水者,应抽取胸水进行细菌培养。此外,还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的方法。
病毒学检查
是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可以采集鼻咽分泌物以检测病毒抗原和(或)特定病毒的DNA或RNA,可用于早期诊断。
肺炎支原体检查
是肺炎支原体的诊断依据,可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和IgM抗体,抗体水平升高4倍以上,可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确诊依据,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160可作为近期感染或急性感染的参考。支原体核酸检测敏感、快速,可用于早期诊断。
胸片检查
主要用于判断肺炎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部位,病情较轻的门诊患儿可以不做胸片检查,当病情严重或怀疑有并发症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应尽早做胸片检查。
鉴别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
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全身状况较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听诊也可听到干湿啰音,但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胸片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多,与本病鉴别困难时,按本病进行治疗。
支气管异物
有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可出现肺不张或肺气肿,当合并感染时,与本病相似。
支气管哮喘
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胸片检查可显示肺纹理增多,患儿具有过敏体质,其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有助于鉴别。
肺结核
婴幼儿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及X线片改变与支气管肺炎相似,但呼吸道症状和肺部啰音不明显。应根据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淋巴细胞干扰素释放试验、胸部影像学及相关病原学检查协助鉴别。
五、治疗
治疗总原则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轻症患儿一般无需住院治疗,重症患儿应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尽早做病原学检查,以对病原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般治疗
·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适当变换体位,以利于痰液排出。
· 饮食: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重症患儿进食困难,可以通过静脉给予营养制剂。
· 环境: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一定的温度(20℃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60%)。
· 隔离:注意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 补液:适当补充水和电解质,避免和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 氧疗:病情较重者需要氧疗,一般婴幼儿可用鼻导管吸氧,重症儿可用面罩或头罩吸氧;当出现呼吸困难或动脉血气值异常时,可采用无创通气,如果氧合指数无改善,应进行有创机械通气。
· 气道管理: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或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状态。雾化吸入可湿化气道,有助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水肿,稀释痰液,降低痰液黏稠度,利于痰液的排出。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
针对确诊为细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或病毒感染后又继发细菌感染的患儿,应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此外,感染的细菌不同,抗菌药物也会有所不同。
肺炎链球菌感染
青霉素敏感菌首选青霉素或阿莫西林;青霉素低度耐药仍可首选青霉素或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备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或万古霉素。对青霉素高度耐药或存在危险因素的患儿,首选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首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备选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首选万古霉素或联用利福平,也可选用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或夫西地酸。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备选第2、3代头孢菌素或新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对氨苄西林耐药时,可选用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首选第3代或第4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重症感染或抗菌药物疗效不佳时,可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等。8岁以上患儿可以选用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
嗜肺军团菌感染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喹诺酮类药物亦有效,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对儿童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使用时,应进行风险利益分析。
· 初始治疗均是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有效和安全是选择抗菌药物的首要原则。
· 轻症肺炎可在门诊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对重症肺炎或因呕吐等致难以口服者,可考虑胃肠道外抗菌药物疗法。
· 重症住院患儿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采集合适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病毒抗原或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查,以指导合理用药。
· 抗菌药物一般用至热退且病情平稳、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道症状部分改善后3~5天。病原微生物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存在并发症与否等因素均影响肺炎治疗疗程。
抗病毒药物
目前,疗效肯定的抗病毒药物很少,且大多副作用较大,因此,抗病毒治疗制约较多,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 利巴韦林:吸入利巴韦林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不推荐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 α-干扰素:5~7天为1个疗程,可雾化吸入,但疗效仍存在争议。
· 奥司他韦:可用于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的治疗。
· 帕拉米韦:可用于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
不推荐常规使用,当出现严重喘憋或呼吸衰竭、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出现中毒性脑病、胸腔中短期有大量渗出液等情况时,可考虑短期使用。
丙种球蛋白
不推荐常规使用,部分重症肺炎,部分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时,可考虑使用。
退热药
高热伴有明显不适者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进行退热,但需警惕药物不良反应。
止咳平喘药
有痰时,可以使用氨溴索、氨溴特罗、乙酰半胱氨酸等进行祛痰,婴幼儿痰多时可吸痰。咳喘严重时,可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或丙酸氟替卡松,联合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
中医治疗
风热闭肺证
多见于肺炎初期的患儿。症状多为发热、咳嗽、气急和咽红。主要表现为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使用辛凉宣肺,清热化痰的药物。
风寒闭肺证
多见于肺炎初期的患儿。症状多为恶寒发热、咳嗽气急、无汗。主要表现为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使用辛温开闭、宣肺止咳的药物。
痰热闭肺证
多见于重症患儿。症状多为高热不退、咳嗽、气急鼻扇、痰黄黏稠、面赤口渴。主要表现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使用清热涤痰、开肺定喘的药物。
阴虚肺热证
咳喘持久,时有低热,手足心热,干咳,痰量少或无痰,咯痰带血,面色潮红,口干、口渴欲饮,便秘,小便黄少,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使用养阴清肺,润肺止咳药物。
肺脾气虚证
久咳、咳痰无力,痰稀白易咯,气短,喘促乏力、低热起伏,面白少华,纳差,口不渴,便溏,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苔薄白,脉无力或细弱,指纹淡,使用补肺益气,健脾化痰药物。
其他治疗
· 并发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毒性脑病、脑膜炎时,按对应疾病进行治疗。
· 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时,应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若脓胸合并肺实变,尤其是坏死性肺炎,不建议过早应用胸腔镜清创。
· 肺切除:坏死性肺炎合并脓气胸的患儿,肺部病变大多能恢复正常,除合并畸形或难治并发症(如支气管胸膜瘘、张力性气胸等),一般应避免肺叶切除手术。
六、预后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预后取决于患儿年龄、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病原体数量及毒力强弱、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患儿免疫力强弱及有无严重并发症等。
婴儿因抵抗力低、病变范围较广泛,病程容易迁延。年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尤其是新生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上并发肺炎,预后较差。存在严重并发症时,预后较差。
并发症
肺不张
指肺炎患者发生支气管黏膜肿胀、平滑肌痉挛、呼吸道阻塞,引起肺组织含气量减少,称为肺不张。部分肺不张可随肺炎的治愈而逐渐消失。
脓胸
脓胸也称化脓性胸膜炎,是由于肺内感染组织中的病原菌侵袭胸膜,引起的胸膜腔积脓。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高烧不退等症状,胸腔穿刺可抽出脓液。
脓气胸
位于肺部边缘的脓肿破裂时,肺泡和支气管中的液体和空气进入胸膜腔,就形成了脓气胸。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剧烈咳嗽、面色青紫。若支气管破裂处形成活瓣,即吸气时活瓣打开,气体进入,呼气时活瓣关闭,气体无法呼出,形成张力性气胸,会危及生命。
肺大泡
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体积小时,患儿多无症状,体积大时,可引起呼吸困难。
七、日常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日常管理,应以远离病原体较多的环境、增强小儿抵抗力为主,同时可接种疫苗,预防肺炎的发生。
日常生活管理
· 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吸收的食物,如蛋羹、人乳、牛乳等。
· 休息:要保证小儿充足的休息。
· 环境:室内要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预防
一般预防
· 防治营养不良、佝偻病等;
· 勤洗手,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 室内要常开窗通风,避免去人口密集的环境;
· 避免被动吸烟;
· 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等。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能有效降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病率,目前预防肺炎的疫苗有: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
八、参考资料
[1] 王卫平, 孙锟, 常立文. 儿科学[M]. 第九版. 人才卫生出版社. 2018:253-259.
[2] 胡亚美, 江载芳, 申昆玲.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1255-198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健康委员会.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3):167-181.
[5] https://www.who.int/en/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neumonia.
上一篇: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下一篇: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