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小儿支原体肺炎
作者:徐保平 2020-04-01 10:58:50 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疾病中文名:小儿支原体肺炎

疾病科室:小儿呼吸科、内科

疾病别名:无

疾病摘要:

· 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急性炎症

· 以咳嗽、发热、乏力、头痛等为主要表现

· 具有传染性,可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 多数预后较好,少数可发展为重症支原体肺炎

一、概述

疾病定义

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 MPP in children)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小儿支气管和肺泡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干咳和发热。

该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口、鼻分泌物中的病原体可经飞沫和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

小儿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10%~20%以上。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有增多。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我国北方地区以秋冬高发,南方地区以夏秋多见。

传播途径

肺炎支原体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潜伏期1~3周,从潜伏期到症状缓解期间均具有传染性。

二、病因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炎支原体可通过诱导免疫反应和释放毒性代谢产物,损害肺部及全身其他组织器官,而自身免疫系统损伤,会使患者病情更加严重。

基本病因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肺炎支原体不同于细菌和病毒,它是能独立存活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后,可直接黏附于细胞表面,抵抗黏膜纤毛的清除和吞噬细胞的吞噬,诱导免疫损伤以及释放毒性物质,造成呼吸道黏膜上皮的破坏,并进一步诱发机体免疫反应。

严重者可对患者皮肤、心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全身多脏器造成损害。

诱发因素

空气污染、免疫力下降及处于人员密集环境中等,均可使小儿易患肺炎支原体肺炎。

三、症状

本病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持久的阵发性咳嗽、发热,病情严重者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等,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婴儿症状多不典型,呼吸困难、喘憋、喘鸣音较为突出。

典型症状

发热

起病可急可缓,热型不定,中高热多见,也可低热或无热,发热一般持续1~3周。

咳嗽

是最主要的症状。一般生病后2~3天出现。最初为阵发性干咳,后来转变成顽固性咳嗽,痰液黏稠,呈白色或黄色,偶带血丝,个别儿童可出现鸡鸣样的百日咳样痉咳。病程一般持续2周甚至更长时间。

此外,婴幼儿与年长儿相比,起病较急、病程长、病情较重,呼吸困难、憋喘、喘鸣音的情况更为严重。

四、就医

当患儿出现咳嗽,发热、乏力,头痛等表现时,家长应予以重视,密切观察病情进展情况,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以免病情恶化。

就诊科室

小儿呼吸科、内科,如果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等紧急情况则就诊于急诊科。

相关检查

查体

· 医生叩诊肺部是否出现实变、肺气肿等;

· 听诊患儿呼吸音,检查有无干湿啰音、喘鸣音等异常呼吸音。

X线检查

可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有的可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

血清学检查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可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和IgM抗体,抗体水平升高4倍以上,可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确诊依据,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160可作为近期感染或急性感染的参考。

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则可能出现血清抗体检测假阴性的情况。

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

包括RT-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等,这些方法检测时间短,病程早期敏感度及特异度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送检标本培养与分离

采集咽喉或气管吸出物以及抽取胸腔积液,进行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分离,如果能检测到肺炎支原体,可以确诊。但由于肺炎支原体培养时间长、难度高,所以临床诊断意义不大。

其他相关检查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可能还需要进行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等检查。

其中监测血氧饱和度有助于了解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在小儿重症或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中明显增高,有利于判断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 ;D二聚体有助于判断患儿是否存在高凝状态。

鉴别诊断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查,本病可与以下疾病进行区别。

细菌性肺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常见的病原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该病起病急、进展快、临床症状重。若细菌培养检测到相应的致病菌,可与小儿支原体肺炎鉴别。

病毒性肺炎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常见的病原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该病起病急,症状重,主要表现有发热、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

若可以分离出相应病毒或者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可与小儿支原体肺炎鉴别。

肺炎衣原体肺炎

由肺炎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依靠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与小儿支原体肺炎鉴别。

原发性肺结核

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该病起病缓慢,常有低热、食欲下降、盗汗等症状,婴幼儿可急性起病,高热达39℃。应根据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淋巴细胞干扰素释放试验、胸部影像学及相关病原学检查协助鉴别。

五、治疗

小儿支原体肺炎主要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若合并其他细菌感染以及其他肺内外合并症表现,也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同时关注疾病发展,及时预防和有效治疗并发症。

一般治疗

· 患儿应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以及再感染。

· 缺氧严重的患儿,应及时给氧。多用鼻导管给氧,新生儿或婴儿可用面罩给氧。

· 憋喘严重的患儿可应用支气管舒张剂。

· 高热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或应用退热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大环内酯类

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常用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目前阿奇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四环素类或喹诺酮类

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肺炎支原体有抑制作用,适用于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者。

· 四环素类药物可出现牙齿发黄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不良反应,应用于8岁以上患儿;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能对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18岁以下应用受到限制。

糖皮质激素

普通支原体肺炎无需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对于起病急、进展迅速的危重患儿,可酌情考虑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首选药物为甲泼尼龙。

丙种球蛋白

不推荐常规应用,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可考虑使用。

其他治疗

对于有肺不张、呼吸道内有黏液堵塞、黏液栓形成、支气管炎症性狭窄甚至肉芽增生的患儿,可以应用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解除呼吸道阻塞,促进肺复张,有利于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六、预后

一般认为轻症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可自愈的疾病,多数患儿经正规治疗后预后较好。早期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可减轻症状以及缩短病程。就医延误、重症和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可能会遗留后遗症。

并发症

大约25%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有其他系统表现,包括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常发生在起病2天至数周,也有一些患儿肺外表现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

肺部并发症

常见肺不张、胸腔积液,也可发生气胸、纵膈积气、坏死性肺炎等并发症。少数患儿表现危重、发展迅速,可出现呼吸窘迫。

肺外并发症

心血管系统损害

患儿可出现心肌炎等心血管系统损害,表现为胸闷、头晕、心悸、面色苍白,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等。

血液系统损害

溶血性贫血是最为常见的血液系统损害,患儿可有贫血、黄疸等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损害

患儿可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炎、脑膜炎、脑积水,可有对称性双腿无力、感觉障碍、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

消化系统损害

患儿可有肝大、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少数患儿有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泌尿系统损害

少数患儿可出现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异常、少尿等。

七、日常

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预后较好,及时就医以及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市面上尚无肺炎支原体疫苗。

家庭护理

· 教育患儿在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及时放入废纸篓。

· 避免接触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者。

· 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出现症状反复时及时就医。

· 保持室内清洁,及时通风。

日常生活管理

· 在进食前或与感染者接触后洗手。

· 经常使用肥皂洗手,每次不少于20 秒。

预防

目前,还没有肺炎支原体的疫苗,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尽量预防感染:

· 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减少出入商场等人群密集地点。

· 注意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少吃酸辣油炸等不健康的刺激性食物。

· 每天保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八、参考资料

[1] 王卫平,孙锟,常礼文.儿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61-26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2019,2,1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7):1304-1308

[4] 王卫平,孙锟.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 美国疾控中心:https://www.cdc.gov/pneumonia/atypical/mycoplasma

相关医生:
  • 徐保平

  • 相关科室: 呼吸一科

    上一篇: 新生儿肺炎

    下一篇: 小儿支气管肺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