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 正文

新生儿肺炎
作者:王亚娟 2020-04-01 11:00:57 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疾病中文名:新生儿肺炎

疾病英文名:neonatal pneumonia

疾病科室:新生儿科、高危儿科

疾病别名:无

疾病摘要:

· 由吸入异物或感染病原体引起

· 分娩前、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均可发生

· 新生儿常出现气促、呻吟、发绀等表现

· 吸入羊水、血液通常只需要对症治疗

一、概述

疾病定义

新生儿肺炎是指新生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出生后吸入胎粪、羊水、胃内容物等异物,或出生前后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病理改变,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流行病学

胎粪吸入性肺炎不具有传染性,多发生于足月儿和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2015年中国约8000名新生儿因感染肺炎死亡,与2000年5万名新生儿死亡的数据相比,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目前仍然排在第五位。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羊水传播

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被病原体污染的羊水。

血行传播

病原体可以在宫内通过

呼吸道传播

新生儿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医源性传播

医用器械消毒不严格、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输入含有病原体的血制品,均可能引起新生儿肺炎。

疾病类型

根据引起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其中感染性肺炎又可根据感染的时间分为宫内感染性肺炎、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和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二、病因

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异物吸入引起的,异物主要包括胎粪、羊水、血液或奶液等。感染性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或真菌,可在宫内、分娩过程中和出生后发生。

基本病因

吸入性肺炎

又称为吸入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吸入胎粪、大量羊水、血液或吸入奶液后引起的呼吸系统的病理改变;其中胎粪吸入是吸入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因,常见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

胎粪吸入

因缺氧发生肛门括约肌松弛,使胎粪排出。羊水被污染后,低氧血症又刺激胎儿出现喘息样呼吸,从而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

羊水吸入

胎儿在宫内吸入大量羊水内脱落的上皮细胞,从而阻塞末端气道引起呼吸困难。

胃内容物吸入

极度早产、吞咽障碍、食管气管瘘、腭裂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新生儿容易出现奶液的吸入,从而引起呼吸道的梗阻。

感染性肺炎

由细菌、病毒、原虫及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以下几种。

宫内感染性肺炎

又称为先天性肺炎,孕母妊娠期间原发感染或潜伏感染复燃,病原体通过

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

胎儿分娩过程中吸入被病原体污染的羊水或母亲宫颈分泌物而引起感染,主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病毒、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羊膜早破、产程延长、孕母有绒毛膜炎、泌尿生殖器感染的胎儿多见。

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是胎儿出生后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也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感染性肺炎。主要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

诱发因素

胎粪吸入性肺炎

感染性肺炎

· 早产、滞产或阴道指检过多。

· 出生体重<1500g。

· 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72小时以上或多次气管插管。

· 长期住院。

· 滥用抗生素。

· 病房拥挤、消毒制度不严。

三、症状

吸入性肺炎患儿可见指甲、皮肤、脐带被胎粪染黄,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吸入羊水的性质和量,若吸入少量的羊水,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若吸入大量或黏稠的胎粪,可致死胎或出生后不久死亡。

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差异大,新生儿可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经历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发病,发病时患儿常出现呼吸系统表现,可伴有发热、体温不定、反应差等全身症状,并伴有皮肤黏膜青紫等的表现。

前兆

部分患儿可在肺炎发生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皮肤感染(如皮肤小脓疱)等。

早期症状

早期一般可表现为呼吸增快、咳嗽及咳痰(由于新生儿不会咳痰,往往表现为咽部痰声),视病情急缓,急者,可伴有骤发的发热、拒食或呕吐、嗜睡或烦躁以及喘憋等症状。如起病迟缓,则可能无明显早期症状。

典型症状

吸入性肺炎

· 分娩时可见羊水中混有胎粪,胎儿指甲、皮肤、脐带被胎粪染黄,同时口腔、鼻腔中可吸出胎粪。

· 胎儿出生后出现呼吸窘迫的表现,12~24小时后呼吸困难更加明显,胎儿出现呼吸急促、青紫、鼻翼扇动和

·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可出现皮肤持续而严重的青紫,哭闹、哺乳或躁动时青紫进一步加重。

感染性肺炎

宫内感染性肺炎

胎儿出生时常有窒息史,

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

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发病时间存在差异,细菌感染通常在出生后3~5天内发病,疱疹病毒感染多在生后5~10天出现症状,而衣原体感染

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可出现气促、鼻翼扇动、青紫、吐沫、三凹征等呼吸系统的表现,可伴有发热、体温不定、反应差等全身症状。

伴随症状

· 严重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胎儿可伴有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低钙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

· 胃内容物吸入的胎儿可出现喂养困难、流涎增多、吸奶能力差等表现。

·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胎儿出生后常伴有眼结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出现脓气胸。

四、就医

出生时有羊水胎粪污染病史及窒息史的胎儿均需在院进一步观察、监护。出院后的胎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和皮肤黏膜青紫的表现,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门诊治疗2天以上症状无改善或中度以上程度的肺炎患儿应住院治疗。

诊断依据

胎粪吸入性肺炎

有明确羊水胎粪污染的病史,胎儿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结合胸部X线改变,可做出诊断。

感染性肺炎

根据气促、呼吸困难、发热的临床表现,结合胸部X线改变、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变化、病原学检查阳性的结果,可做出诊断。

就诊科室

一般就诊于新生儿内科或高危儿科。

相关检查

血常规和血生化

是初步鉴别感染以及判断病情轻重最基本的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升高通常提示新生儿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

病原学检查

血液细菌培养、鼻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病毒分离、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查有助于病原菌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有助于判断新生儿肺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 胎粪吸入性肺炎常表现为两肺透过度增强,伴有肺不张,也可仅有弥漫性阴影或并发纵隔气肿、气胸,在出生后12~24小时更加明显。

· 宫内和分娩过程中感染发生的肺炎,在出生后第1天肺部X线表现可不明显,第2或3天才出现明显改变。细菌性肺炎常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模糊影,病毒性肺炎以间质病变、两肺膨胀过度、肺气肿为主。

动脉血气分析

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缺氧及严重程度,新生儿肺炎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pH下降,PaO

超声检测

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评估和监测肺动脉的压力,协助诊断肺动脉高压。

鉴别诊断

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见于母亲宫缩尚未发动而进行的选择性剖宫产儿,羊水无胎粪污染,临床X线检查有肺野透亮度降低的特征性表现,严重时整个肺野呈白肺,可帮助鉴别。

心源性肺水肿

多由于宫内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或因输液过多、过快引起,X线检查显示心脏扩大,羊水无胎粪污染可帮助鉴别。

新生儿湿肺

由肺内液体积聚引起,无羊水污染史及吸入史,呼吸系统症状较轻。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肺泡、肺叶间或胸腔积液,从而可以与新生儿肺炎进行鉴别。

横膈疝

指腹腔内脏经过疝孔进入胸腔,压迫心肺,引起肺发育不良,出现气促的表现,胸部X线检查可帮助鉴别。

五、治疗

吸入羊水、血液通常只需要对症治疗;胎粪吸入性肺炎治疗主要以清除胎粪和对症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改善呼吸;感染性肺炎治疗主要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抗感染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药物。

急性期治疗

胎粪吸入的胎儿在分娩中如果出现心率<100次/分,呼吸窘迫和肌张力异常等无活力表现,应立即采用气管插管吸引并清除胎粪,在气道胎粪清除前不应使用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

一般治疗

护理和监护

保暖,保持适中环境温度,密切观察新生儿呼吸困难的症状和体征,同时监测血压、尿量、血糖、血钙。

呼吸道清理

· 病情较重且出生不久的胎粪吸入的新生儿,可气管插管进行吸引,防止胎粪堵塞气道。

· 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可使用雾化吸入,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同时配合胸部叩击,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吸氧

根据新生儿缺氧的程度选用适宜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头罩、面罩等。当呼吸衰竭或高碳酸血症难以改善时,可采用无创呼吸机或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甚至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支持治疗

· 纠正循环障碍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保证充足的能量及营养供给,感染严重者可以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药物治疗

细菌性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治疗首选头孢呋辛、头孢硫脒和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万古霉素作为二线抗生素,主要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

B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

治疗可选用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菌素。

大肠埃希菌肺炎

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用三代头孢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产超广谱酶耐药株可选用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美洛培南)等。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选用羧苄西林、头孢他啶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病毒性肺炎

· 呼吸道合胞病毒:对症支持治疗。

· 巨细胞病毒肺炎:治疗可选用更昔洛韦。

解脲脲原体肺炎

治疗首选红霉素,生殖道感染的孕妇可医生指导下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预防胎儿感染。

衣原体肺炎

治疗首选红霉素,红霉素耐药者可选用阿奇霉素;患有衣原体宫颈炎的孕妇可口服红霉素预防胎儿感染。

其他治疗药物

退烧药

物理降温。

肺表面活性物质

重症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可气管滴入猪肺磷脂注射液或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从而改善

六、预后

羊水吸入和血液吸入的肺炎患儿不需要特殊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胎粪吸入性肺炎的预后取决于吸入胎粪的性质和量的多少,重症胎粪吸入性肺炎的患儿死亡率为2.5%~7.9%。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因抵抗力低、病变范围广泛、病程容易迁延,病死率较高;低出生体重、合并先天疾病及并发脓气胸、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预后较差。

治愈性

本病如新生儿一般状况较好,治疗及时且规范,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但是,由于不同患儿感染病原体的数量、毒力、病原体对抗感染药物敏感程度等有差别,此外,还有部分患儿合并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先天性气管/支气管/肺发育异常、麻疹、百日咳等疾病,治愈性会明显降低,相对更容易致死。

危害性

新生儿肺炎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及生命,如合并其他疾病,还可使其他疾病治疗的困难明显增加,给家庭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

并发症

呼吸衰竭

新生儿肺炎可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新生儿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新生儿严重缺氧时,需机械通气支持呼吸,维持新生儿正常血气状态。

肺动脉高压

肺部炎性渗出、缺氧等导致肺部毛细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力升高,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心力衰竭。

脓胸或脓气胸

脓胸是病菌侵入胸膜腔,产生脓性渗出液积聚在胸膜腔内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当肺脏边缘脓肿破裂并与肺泡或小支气管相通,即造成脓气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七、日常

新生儿肺炎的日常应以家长护理为主,保持小儿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坚持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此外,孕母可以采取注射疫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等方式预防新生儿肺炎的发生。

日常生活管理

· 新生儿时期,应注意营养,尽量母乳喂养,按需哺乳。

· 室内空气要清新,适当通风换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 注意新生儿呼吸道的护理,穿衣、盖被不要影响孩子呼吸,经常给新生儿翻身变换体位,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 接触新生儿时应注意洗手,患感冒的成年人要尽量避免接触新生儿,如果母亲感冒,应戴口罩照顾新生儿和喂奶。

日常病情监测

· 患儿出院后2~3天,携带门诊病历等临床资料至新生专科门诊或高危儿门诊复查。

·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和呼吸症状,如出现反应差、拒奶、咳嗽加重、气促、发绀,以及再次发热等情况应紧急就诊。

·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如果发现有脐炎或皮肤感染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防止病菌扩散。

特殊注意事项

长辈、亲友应注意尽量不要对新生儿有过分亲昵的行为,如亲吻等,以免增加感染风险。

预防

· 分娩过程中避免过多阴道指诊,羊水早破时宫内感染的几率将会增大,因此应严密监测,尽早结束分娩。

· 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等严格执行隔离制度,能引起流行的病儿应隔离,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家属严禁探视。

· 绒毛膜羊膜炎或胎盘炎症的孕妇,在分娩前可提前使用抗生素预防胎儿感染。

八、参考资料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 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8-407.

[2] 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456-458.

[3]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 第九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105-125.

[4]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 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4-98

[5] 吴俊超,杨静清,刘军民, 等.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分型特征及其预判指标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6):774-779.

[6] 冯艺,熊涛,屈艺, 等.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危险因素及并发症[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89-91.

[7] 龚四堂.小儿内科疾病诊断流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63-72.

[8] 姚炳华,徐凤玲.关于“三凹征”的疑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5):399-400.

[9] Liu L , Oza S , Hogan D ,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auses of under-5 mortality in 2000–15: an updated systematic analy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J]. The Lancet, 2016, 388 (10063):3027-3035.

相关医生:
  • 申昆玲

  • 刘军

  • 相关科室: 新生儿中心

    上一篇: 疱疹性咽峡炎

    下一篇: 小儿支原体肺炎

    返回

    顶部